月经对于女性来说十分重要,很多女性都月经不调,饱受痛经的折磨,月经不调不但让女性朋友痛苦不堪,还会影响到下一代孩子的身体健康,因此有月经不调的女性朋友一定要尽快调理改善好。
【出处】《局方》
【组成】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各等分。
【功用】补血调经。
【主治】①月经不调或崩漏不止。②痛经,闭经。③腹中血瘕块硬,阵发疼痛。④妊娠腹痛,胎动不安或胎位不正。
【制法】上四味等量,共研为末,用绢或纱布袋分装,每包重20克,每次取1包,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闷置15分钟后,分2~3次代茶温饮。每日l~2包。
【宜忌】脾虚泄泻者不宜用。
【按语】本方原名四物汤,是妇科调经基本方。功能补血调经。在内外科常用于各种血虚证。本方以熟地滋肾补血,当归补血养肝,白芍养血和营,川芎和血行气,四药相合,补而不滞,使营血恢复而周流无阻。实验研究,本方能促进贫血的细胞再生,主要表现在网织红细胞的转变成熟过程。如辨证血虚有热者,熟地改为生地。临床应用报道,本方去熟地加茯苓、白术,用于纠正胎位异常,100例复查转正为78%;治疗胎位不正80例,连服3剂后检查,胎位转正后再服一疗程,结果横位3例、斜位2例均转正;臀位7O例转正65例(山东中医杂志1988.1)。
【组成】川芎、红茶各6克。
【功用】理气开郁,活血止痛。
【主治】①经前腹痛,经行不畅。②经闭不行,胁腹胀痛。③产后郁怒引起的胁腹胀痛,恶露不多。④产后感受风寒引起的偏正头痛。
【制法】上二味共置盖杯中,冲入沸水适量,泡闷15分钟后,分2~3次温饮。每日1剂。
【宜忌】体虚气弱及阴亏火旺者忌用。
【按语】川芎味辛性温,善于行气开郁止痛,为血中气药。《本草汇言》谓其功能“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气示神验也。”本药茶除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外,还可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预防心脑血管栓塞,如血脂升高,茶叶用乌龙茶或普洱茶效果更佳。
【组成】当归60g,川芎10g,益母草45g
【主治】经期或者经前经后出现腹部出现疼痛,经血少或者不顺者
【制法】将药物研磨称碎末,放在沸水中冲茶或者在沸水中稍微煮煮,一天一次,坚持时间不低于五天。
【作用】补血,调节月经,缓解疼痛。
【按语】益母草味辛、苦,性凉,归心、肝、膀胱经,功擅祛瘀生新、活血调经、利尿消肿,能治月经不调、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水肿、跌打瘀肿、肿毒疮疡、皮肤痒疹等,亦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用药,尤为妇科良药。
调经茶,女子善郁,月经病多与郁证有关,故川芎为妇科常用药。据现代药理研究,川芎浸膏可使子宫张力增高,收缩增强。其主要提取物川芎嗪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微循环,目前已成为闭塞性心脑血管疾患的常用药物。
功效:活血散寒调经,适于月经后期,兼治闭经。
配料:当归9克,延胡索5克,生姜2片。
制作:将上述3味水煎。
用法:连服3剂,每日1剂。
功效:温经散寒,适用于血寒性月经后期。
配料:生姜15克,豆豉50克,羊肉100克,食盐适量。
制作:将上述3味同放沙锅中,煮至羊肉烂熟,加盐适量。
用法:吃羊肉,喝汤。月经前10天,每天1次,连服3-5天。
功效:滋阴,养血,调经,消瘀,解渴,除烦,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血晕、恶露不净、瘀血腹痛等。
配料:鲜益母草汁10克,鲜生地黄汁、鲜藕汁各40克,生姜汁、蜂蜜适量,大米100克。
制作:大米煮粥,待米熟时,加入上述诸药汁及蜂蜜,煮成稀粥即成。
用法:每日2次,温服。病愈即停,不宜久服。
宜忌:宜用沙锅,不宜用铁锅。脾虚腹泻者忌用。吃粥期间忌葱、韭菜。
功效:养血活血调经,适用于月经不调有血虚、血瘀者。
配料:红花、当归各10克,丹参15克,糯米100克。
制作:先煎诸药,去渣取汁,后入米煮作粥。
用法:每日2次,空腹食。
功效:补血调经,适用于月经先期有胸腹胀痛者。
配料:益母草30克,鸡蛋2个。
制作:将益母草、鸡蛋加水适量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即可。
用法:月经前每日1次,连服数日,吃蛋饮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