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罢这样一段描绘,忍不住人产生疑问,杨五郎是怎样得到小匣子的,智聪禅师又是谁,他为什么单单把小匣子给了五郎?
这个问题,《北宋志传》没有告知,但却能够在《南宋志传》找到答案。
当年周世宗亲征北汉,遇到了杨业的顽强抵抗,周世宗制胜无望无法退兵。杨业班师回朝路过五台山,素闻山上有位高僧智聪禅师,他相术高超,能够预知未来。
由于顺路,杨业起了前去探望之心,期望为自己的几个儿子透视未来,指点迷津。智聪大师将杨业父子逐个相过之后,深思好久没有说话,在杨业的催问之下,也仅仅淡淡地说了一句:“将军之子都乃当世好汉,我一介贫僧怎可胡说八道。”
杨业道:“理贵直言,不论禅师说出什么来,咱们都不会见怪于你,大师明言便是。”
智聪笑道,“已然令公不怒,那我就直抒己见了,或许对七位将军多有得罪……几位将军都是忠国勤王之相,只可惜刚质太露,怕是难以善终。”
令公听后并未确实,拍掌大笑,“大丈夫战死沙场不是什么少见多怪的事,相反却值得自豪,我怎样会锱铢必较呢?”
当晚,杨业父子安歇在五台山。除了五郎,其他几个孩子都没有特其他反响,唯有五郎翻来覆去,难以入眠。他想起智聪相面之事,忍不住心下难安,便悄悄动身到僧房去见智聪。
智聪问他,“将军深夜不睡,到此有何贵干?”
五郎说:“今日听禅师所言,心下甚觉不安。期望大师能指一条生路,大恩大德虽死不忘。”
智聪说:“这是分定之事,贫僧怎样救得?”
五郎一再央求,智聪沉吟半晌才说,“将军若要脱离祸患,除非是远走高飞,流亡于山林泉流之间,或许能够革除其祸。”
五郎不理解:“禅师所言极是,仅仅我父子兄弟一贯相随,怎样舍得分隔?”
智聪双手合十:“此乃天机,不可走漏。”随后,智聪取过一个小皮匣交给五郎,“平常不要拆开,遇到实在不能化解的急难之事方可翻开。里边有救你之策,千万不要忘了。”
关于五郎为何落发,还有不同的说法。京剧有《五郎落发》一戏,称杨五郎是代赵光义落发。幽州之战,宋军大北,赵光义流亡五台山,许下愿望,若能脱难,便不再眷恋皇权,立刻落发。群臣竭力劝止,但又想不出替赵光义还愿的方法,此刻杨五郎挺身而出,恳求替宋太宗落发。五郎替皇帝落发尽管没有大郎捐躯救主那么悲凉,但也平添了一层英豪颜色,进一步充分了杨家将英豪业绩库。
五郎落发的故事元代就有撒播。元杂剧《谢金吾诈拆清风府》第三折,长国姑为救杨六郎,与王枢密展开了针锋相对,内中就说到五郎为僧。
王枢密说:“想那杨家父子,有甚么劳绩……杨景便也罢,想他父亲杨业,没本事死在阵上,这也是有劳绩的?……想他哥哥杨五郎,削发为僧,这等怕死,也是有劳绩的?”
长国姑回道:“……你道是杨和尚破天阵吃了些亏,却不道救铜台是靠着伊谁。他兄弟在沙场上苦争战,刀尖上博劳绩,你还在这说三道四,他家没的劳绩,却是你有劳绩来?”
另一部元杂剧《昊天塔孟良盗骨》第四折,杨六郎取回父亲骸骨,遭到辽兵紧追,在五台山碰见一个莽和尚,两边各有戒心,神态严重,不料这和尚却是五郎。此刻辽将韩延寿赶来,眼看一场厮杀就要产生,五郎规划垂手可得地将他捉拿。
《谢金吾诈拆清风府》与《昊天塔孟良盗骨》撒播甚广,对杨家将故事的构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南宋演员也说唱“五郎为僧”,但内容终究怎样,已不得而知,想必应该与元杂剧一脉相承。有关五郎为僧的传说,落发并不是最终的结局。在宋辽坚持的一些关键时刻,若杨家将遇到无法破解的难题,都还需求五郎出山施以援手。
更具戏剧性的是,五郎尽管落发,却还率有五百和尚兵,成了不在编的杨家将,屡助大宋破辽,特别是大破天门阵,五郎功不可没。
唐代有十三棍僧救唐王的说法,宋代也有五台山和尚与官兵往来的记载,《宋史·冯行已传》就曾说到五台山寺“调厢兵义勇缮葺”之事,不过这些记载都跟杨五郎扯不上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