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书吏和衙役地位怎么样?

2020-12-31 16:00:52 作者: 明清时期知县

  可是朱元璋并没有完全否定吏的价值,他拟定的选官三途,有门荫(官二代世袭)、科举考试、还有便是能吏中选拔,干得好的书吏仍是能够当官的,并且有一些还做的很大。

  可是到了朱元璋今后,科举身世的官员越来越多,吏中遴选的官员越来越少,根本康复了宋代科举取士为正途的方法。宣德皇帝特别强调,小吏狡猾,欺负大众,导致元朝生灵涂炭,大大地砍断了吏前进的空间,书吏要经过几年一度不断地考试,才有或许获取官位,并且只能做到主簿这类八九品的小官。清代根本连续了这一方针。

image.png

  上图_ 明太祖朱元璋半身像 乾隆御制本

  四、以贱压良,朝廷自作聪明的平衡术

  胥吏的位置下贱,其实还有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朝廷自己的小算盘,“以贱压良”。胥吏是底层的公务人员,面临大众,可是封建统治者原意便是在克扣大众,压榨大众,剥削民脂民膏,这样胥吏就处在社会官民对立的前列,不得不好大众发生尖利的抵触,御史朝廷就把胥吏的位置压低:他们是贱,而大众是良,如此被胥吏欺负的大众就有了心里平衡,发生阿Q“老子是被孙子打了”的思维,然后精力成功,不再揭竿而起。

  如上文所说,吏作为详细的行政就事人员,在主官昏聩的情况下,就能僭取许多权利,朝廷为了怕他们太肆无忌惮,打乱政纲,所以就特意地压低了他们的政治经济位置,让他们终身呆在底层,不会对权贵阶级发生要挟。

image.png

  上图_ 清朝官员

  五、恶劣影响

  明清两代以胥吏为低微的做法,有着极端恶劣的影响,那便是使得书吏衙役贪酷成风,凌虐大众。

  其一,胥吏们再怎样干,都低微下贱,所以何不趁机大捞一笔?

  其二,明清胥吏多为雇佣而来,许多衙役原本身世是良民,做了衙役变成贱民,假如不能徇私枉法,中饱私囊谁乐意有良变贱呢?

  所以明清的胥吏们大都变成了“奸吏”、“滑吏”,“在一邑则蠹一邑,在一省则蠹一省,在一部则蠹全国”,成了封建准则下的一个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