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05年隋朝和朝鲜三国
隋炀帝即位后,通过文帝的励精图治,隋朝进入鼎盛时期,而强敌突厥在隋朝的冲击下,现已屈服,来自北方的要挟不复存在,高丽就成了隋朝首要冲击目标。
隋炀帝登基时,作为藩属国国君的高元本应亲自来长安朝贺,却仅仅派使者敷衍塞责,这在隋炀帝看来,是对自己和隋朝的不尊重,结合文帝时期的抵触来看,是时分经验一下高丽了。
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巡视突厥,却在突厥启民可汗的营帐内看到了高丽的使者,这难免让人置疑高丽与突厥隐秘勾通,引起了隋炀帝的不满和警觉。隋炀帝对高丽使者说道:“朕下一年当往涿郡,尔还日语告高丽王,益早来朝,勿自疑惧......苟或不朝,将率军民往巡彼土。”
《隋炀帝东幸图》
大臣裴炬对隋炀帝说道:“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箕子,汉世分三郡,晋室亦统辽东。今乃不臣,别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征之久矣。但以杨琼不肖,师出无功。当陛下之时,安得不事,使此冠带之境,仍为蛮貊之乡乎?”从裴炬的话中能够看出,高丽自古以来都是华夏王朝的国土,高丽的如此这般,对隋朝来说,无异于叛国。
果不其然,即使“将率军民往巡彼土”,高丽王仍旧没有按期朝见,所以在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下诏亲征高丽。但是,打败了突厥、消亡了吐谷浑的隋朝却在高丽失了足,前两次大北而归,第三次虽取得了成功,却没能完全降服高丽,乃至由于隋炀帝三征高丽,在国内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导致如日中天的隋朝二世而亡。
唐朝平定高丽
李唐代隋后,喘过气的高丽当即与唐朝修好,拿起了“两面三刀”的老一套。唐高祖李渊鉴于战役方定以及隋伐高丽的经验,采纳隐忍的战略,封爵高丽王高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确认了唐朝和高丽的臣属联系,专注康复国内民生经济、处理突厥边患。
公元640年唐朝和朝鲜三国
但是,高丽仍然痴心于东北霸权,将隋朝出征将士的遗体堆积成山,谓之京观,张牙舞爪。唐朝得知后,遣使摧毁,收敛隋朝将士遗体。高丽认为唐朝发怒要攻击自己,“乃筑长城,东北自扶余城,西南至海,千有余里”,摆出了与唐朝开战的态势。但唐朝此刻刚刚完毕对突厥的战役,并不想与高丽再生战事。
贞观十六年(642年),高丽发生了政变,泉盖苏文弑杀高丽王高建武,立高藏为高丽王,独揽朝政。于此一起,泉盖苏文又与百济联盟,侵犯新罗,“谋欲取新罗党项城,以塞入朝(唐)之路。”
高丽、百济、新罗同为唐朝的藩属国,泉盖苏文先是弑杀唐朝册立的高丽王,又联合百济攻击新罗,不只影响了唐朝在朝鲜半岛的宗主国位置,更极大地要挟了唐朝东北边远地方的安全和安稳。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下诏征伐高丽,一为高丽征伐弑君逆臣,二为新罗反抗侵犯,三为隋朝遇难将士报仇,四为克复辽东我国故乡。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率四十万大军亲征高丽。唐太宗作为我国前史上最负盛名的皇帝之一,却在高丽重蹈了隋炀帝的覆辙,铩羽而归。不甘愿的唐太宗又于贞观二十一年、二十二年连续两次征讨高丽,仍旧无功而发。唐太宗逝世后,降服高丽的前史使命便交给了唐高宗。
唐高宗即位后,吸取了唐太宗和隋炀帝的经验,联合新罗,首要攻击实力较弱的百济,在朝鲜半岛先夺得一处落脚地,然后在新罗的合作下南北夹攻高丽,避免了在生疏环境下的独自作战。
在唐征高丽战役中出现的名将薛仁贵
总章元年(668年),唐军霸占平壤城,高丽消亡,“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之。”这场继续了两朝58年的高丽降服战役完全完毕,而此刻的唐朝东灭百济、高丽,西亡突厥,边境空前广阔,四夷宾服,确认了以唐朝的中心的华夷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