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土地,因其覆载万物,生养万象,而人们又往往以自己所居之所为国际之中,所以将土地定于五行之中,再加上彼时人们首要生活在中原地区,土色尚黄,故将土地以配黄帝。
鉴于人世事皆由天主掌管的理论基础,而跟着四季时序的替换人世亦呈现出天壤之别的兴衰盛衰之态,就此而言,那么为万民牧守的执政者天然也应该是天神在人世的代表。故此,作为天神代表者在人世建立起来的朝代天然也就具有了该天神的神性与特征。而四季又是改变轮转的,那么朝代的更迭天然也应当遵从这样的基本准则。
而到了战国时期,跟着百家思维的日益宏阔,“喜谈天事”的邹衍就在此“五行生克”的基础上,通过一番“推演”,将人事的兴衰与天然的盛衰勾连在一起。所谓“六合忘我,唯德是亲”。天然而然的邹衍便将这朝代的兴衰代谢的缘由归结为“德运”的终始。而这便是“五行生克——五德终始”的演化进程。
而就传统的“五行生克”视点而言,在风水堪舆视点而言,大略存在“相生”和“相克”两种次第,具体表现分别为:
五行相生(根据四季次序):木——火——土——金——水
五行相克(根据四季两两对照的挑选):水——火——金——木——土
据此而言,跟着邹衍理论的不断盛行和推行,在始皇帝统一全国之后,秦朝以周为火德得全国,现在自己取周而代之,天然应该是以水德得全国的。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堪。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所以急法,久者不赦。
3.藏在“五德终始”学说背面的张角的野心
而根据“五行生克——五德终始”之说,那么后来“取强秦而代之”的大汉朝天然便是以“土德”了。否则又如何可以“克秦取胜”呢?但工作到此却远远未曾完毕。到了汉武帝年间,在以董仲舒为首的一众儒家学子的撺掇之下,汉王朝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五德终始”推演。以为“五德”应当以相生的次序来唐塞,而秦朝因其凶狠残暴,为国不久而被人为的忽视,所以汉家全国实际上是上承周室而来的,而根据五德相生的准则,周室应该是凭仗木德得全国的。那么,如此一来,汉朝天然便是“火德”了。
除此之外,支撑汉家归于“火德”的理论根据的还有被记录在《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纪》中的一段关于“刘邦斩蛇起义”的记载:
相传在高祖押送戍卒前往骊山服刑的时分,由于气候问题而延误了期限,为了逃避秦法的追责,醉酒使兴的刘邦干脆就将这些囚犯尽数开释。随之,自己也预备流亡群山之中,而就在他流亡的路上,他遇到了挡道的白蛇,趁着酒劲,刘邦所以仗剑而斩之。而就在刘邦走后,后来通过此地的人看到有一老太太在那哭泣,所以问她为何而哭,那老太太就说,“我儿子是白帝之子,现在却被赤帝的儿子给杀掉了”。路人听了她的胡说八道之后,纷繁不以为意,但谁料话音刚落,那老太太却消失不见了。如此一来,刘邦是赤帝之子的传言也就逐渐撒播开来,并成为他起义前的一笔不行估计的政治财物。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高祖被酒,夜径泽中……(遇)“前有大蛇当径。”高祖醉,曰:“勇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傲。诸从者日益畏之。
且不管之“刘邦斩蛇起义”确有其事否,但其使用迷信思维扶引人心,制造言论却是无可置疑的。而这类做法历代以来又往往是杜之不停却收效甚佳的。一如新近筹谋“大泽乡起义”时的陈胜、吴广二人,也是借此神鬼莫测之事来蛊惑人心,挟众起事的,换言之,迷信之于中国古代那些“做大事”或许“成大事”的人,有着无可估计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