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你一次性找到24条狼,等着它们各拉一次狼粪;要么,你等着一两条狼,每条拉上十次狼粪。费事先不说了,就危险性而言,这简直便是拿生命去换狼粪啊!
而且,唐朝每个烽烟台的人员编制是八个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职务,根本就没有专门担任搜集狼粪的岗位及人员。
已然狼烟并非由狼粪焚烧而来,两者并没有半毛钱的联系,那“狼烟”一词中的“狼”字从何而来?这恐怕与唐朝开国以来的国际形势有关:其时不断制作边患的周边少数民族都跟“狼”多少沾点儿边。
唐朝前期的首要边患是突厥,而突厥正是一个以狼为图腾的民族,经常在旗纛上放一个金狼头。
突厥的狼图腾从前让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仰慕不已。他喜爱说突厥话、穿突厥衣服,也学着造有五狼头的 旗纛,而且胸有宏愿:“使我有全国,将数万骑到金城……顾不快邪!”这是要把大唐全国送给突厥人的节奏啊!终究,唐太宗没有忍受李承乾由于狼图腾而引发的瞎胡闹,把他废了。
唐朝后期的边患变成了回纥和吐蕃。回纥与突厥同俗,相同以狼为图腾。吐蕃尽管不以狼为图腾,但其地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属“狼星”的分野,也跟狼沾上了边,所以唐人对其有“狼蕃”之称。
这样一来,遇上突厥、回纥、吐蕃等外邦的虎狼之师侵略唐帝国疆域,烽烟台燃起焰火示警,也便是传递“狼来了”的信息。因狼而燃烟,两者合在一同,这才诞生了“狼烟”一词,其实和狼自身没有什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