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唐留学生分为留学生和学识僧,一般从有才调的贵族子弟和僧侣中选择。留学生进入国子监所属六学馆之一,各自学习专业;学识僧主要在长安、洛阳等地各大寺研究释教。据木宫泰彦的《日中文明沟通史》记载,留唐学生约144名,大部分是学识僧,留学生只要14名。在安全朗曾经遣唐留学生的学习时刻都较长,有的长达二三十年之久。他们日子起居同唐人相同。有的留学生甚至在唐娶妻生子。因为他们学习时刻长,又同我国人久处,所以不只其文明常识,且在日子风俗上都深受唐的影响,为中日文明的沟通和日本社会文明的开展作出杰出的奉献。如膳大丘在长安国子监学经史,回国下一任大学察助教;大和长冈在唐学唐律,回国后与吉备真备修订律令24条;营原(木尾)成在唐学医,回国下一任针博士侍医,桔达势在唐以文才出名,回国后推行我国书法。此外,闻名人物还有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空海、最澄、玄防、圆珍、圆仁等。
阿倍仲麻吕(698—770)717年入唐,学成仕唐,取华名朝衡(晁衡),历任司经同校书(正九品下)、左拾遗(从八品上)、左补遗(从七品上)、仪王(唐玄宗第12子李理)友(从五品下)、卫尉少卿(从四品)、卫尉卿(从三品)、秘书监(从三品,掌经籍图书)等职。他工诗文,同唐代诗人李白、王维、储光蘸、赵弊等人情谊深沉。公元753年朝衡回国时,不少诗人作诗送行。王维的诗写道:“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分别方异域,消息若为通。”他在途中遭风漂流安南,李白误为沉船罹难,特为诗哀悼:“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首充溢心意的掉诗,是古代中日友爱史上的美谈。755年朝衡重返长安,先下一任左散骑常侍(正三品下)、镇南都护、镇南节度使(正三品)等职。公元770年年死于长安,终年73岁。唐朝追赠潞州大都督(从二品),日本政府追赠正二位。
吉备真备(公元693年—公元775年)公元717年和阿倍仲麻品一起到长安留学,了35年回国。在唐17年,研究经史、地理、军事、音乐等各方面常识,归国时带回《唐礼》、历书、乐书、乐器、兵器等。回国下一任大学助教,教授五经、三史、明法、算术、音韵、篆六道。带回的《唐礼》对月本朝廷的礼仪颇有影响,大衍历于公元763年(天平宝字7年)替代以风历运用。
公元752年,真备以遣唐副使身份再入唐。公元754年回国下一任大宰大式,筑怡土城。称德天皇时,官至右大臣,从二位。作品有《私教类聚》。他在向日本介绍唐代文明方面起了重要效果。
空海(公元774年—公元835年),公元804年随遣唐大使藤原葛野麻吕入唐,在长安青龙寺从惠果学密教。公元806年回国后,传达真言密教。公元816年在高野山建金刚峰寺,创始日本山岳释教。公元828年在京都设综艺种智院,普及教育。空海工诗文,著《文镜秘府论》、《文笔眼心抄》、《纂隶万象名义》等。身后说弘法大师。
最澄(公元766年—公元822年),公元804年与空海入唐,在露台山国清寺从师道邃、行满学密教。次年携230部经典回国,弘布露台宗,建大乘戒坛,与南都诸宗敌对。著有《显戒论》,《看护国界章》。身后溢布道大师。
玄防(?一公元746年),于公元716年与吉备真备入唐,唐玄宗赐紫袈裟准三品职。公元735年携经论5000多卷及佛像回国,在兴福寺传法相宗。因治好圣武天皇母藤原宫子的病,入宫参加政治。后来受圣武天皇的宠遇,任为僧正,与吉备真备左右国政。但遭贵族对立,被流至筑紫观音寺。
圆仁(公元794年—公元864年),于公元838年入唐,在唐学习显密两教。回国后传露台宗,树立常行三昧堂,奠定比睿山释教兴险的根底。他的作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是了解唐代社会的第一手资料。溢慈觉大师。
圆珍(公元814年—公元891年),公元853年入唐,在唐学露台宗。公元858年回国创始日本露台宗寺门派。著有《法华集论记》、《大日经指归》等。溢智证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