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向杨坚密报宣帝病倒消息的,是宣帝最为信赖的郑译、刘昉二人。这两个人审时度势,估计在年幼的皇帝之下,很难度过当前的局面,因此秘密与重臣杨坚取得了联系,以图自保。该二人虽然都是汉族贵族,但却缺乏全力以赴投身于改朝换代的勇气。其后,取代二人立誓襄助杨坚者,主要是李德林和高颎,以及原来关系比较疏远、在这一期间投靠杨坚的杨惠(后来名为杨雄)。
李德林在接受杨坚邀请时当即对天起誓,说尽管能力有限,但愿意以死相随杨坚;而高颎也同样慷慨激昂地表示,即便夺取天下失败,被灭族也在所不惜。李德林则是首先成立了丞相府这一幕府机构,以掌握全权、强化凝聚力,进而又为新王朝的建立指明了方向。当时,政权能否如愿建立起来,还有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在于相州总管尉迟迥。高颎则在与他作战时,成功地指挥部下突入敌阵,取得了胜利。
于是,北周帝死后仅仅五个月,事先所预计的激烈抵抗并没有出现,他顺利地将大权揽入了怀中。谈到这里,还有一个背景不能忘记,即当时笼罩北周的沉闷气氛导致人心疲惫涣散,在当时的整个社会上,到处都弥漫着一种盼望改朝换代、渴望新的统治者出现的气氛。
公元581年二月,杨坚接受北周静帝的禅让登上皇帝宝座,定国号为隋,隋朝第一代皇帝文帝由此宣告诞生。文帝改年号为开皇,并发布了新政权的最初的大政方针,就是依照周代的旧礼。从北周的国号可以看出,北周是以上古时代周朝的制度,即“六官之制”作为国家的根本。所谓六官,就是指在皇帝之下,由六个平行的行政机构各司其职,分别执掌各方面的事务。而当时宇文氏的政权其实是来自于北方的民族,因此对于他们而言,有必要积极的将中原的文化政权吸收到自己的政权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