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中并不存在禅让制
即便《史记》关于尧舜禅让的记载被证实,亦不能证明禅让制是存在的。因为在《史记》关于尧禅舜、舜禅禹的记载中,尧、舜作为当时诸夏族群的共主,对继承人的指定具有绝对权威。换言之,《史记》中并不赞同《竹书纪年》等尧舜禹政变禅让的观点,认为是上古明君凭借自身的权威所作出的退位让贤的举措。退位让贤的原因,并非存在“公天下”的制度性约束,而仅仅是因为尧子丹朱、舜子商均并非不在考虑之列,而是两子都“不肖”,不足以担受大任。
其实按照《史记》的记载,炎黄阪泉之战后的华夏共主就一直是黄帝的苗裔。也就是说世袭制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炎黄部落联盟中就已经逐步得到确立了,而这在一些考古墓穴中已经得到了佐证。在一些婴幼儿墓地中,发现了精美的随葬品,甚至有标识权力的钺随葬。这些财富和权力象征显然不是婴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而是来自于强大的家族和世袭制传统。也就是说,上古尧舜的禅让本就是迫于局势的无奈之举,是一次临时采取的措施,并未形成制度化和约束力。如此说来,尧禅让给舜、舜驱逐共工并诛杀鲧、鲧之子大禹逼迫帝舜禅位于自己,就都显得顺理成章了。
综上所述,上古尧舜的“禅让”大概率是存在的。只是禅让的原因很可能并不是出自本心的退位让贤,而是迫于方国部落之间争霸的局势所做出的无奈之举(更进一步的猜想,即舜禹势力做大,成为权臣)。帝舜不论出于何种原因,毕竟诛杀了伯鲧,他主动禅让权位于身为鲧之子的大禹,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
比较有意思的是,经过了夏商周三代上千年的掩盖之后,尧舜禅让还是被王莽拿来效仿,用作篡汉自立的法统依据。而当曹丕篡汉称帝之后,同样举行了一个禅让仪式,礼毕之后却颇为讽刺的对群臣说道:“舜禹之事,吾知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