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去世前,给皇宫里送去一筐鱼,为何朱元璋17年后才明白?

2020-09-20 17:40:58 作者: 刘伯温去世前

刘伯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谋略家和文学家之一,在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的说法。

1375年,刘伯温即将走到他生命的尽头,临终之前他却做了一件令人感到疑问的事,那就是给当时的皇帝朱元璋送了一筐鱼,难道是因为朱元璋想吃鱼?可以朱元璋要想吃鱼的话,身边就会有人让他吃到,又何必大费周折的让刘伯温送给他鱼呢?

刘伯温给朱元璋送鱼究竟有何深意呢?而朱元璋真的就如历史所说十七年之后才明白朱元璋的深意吗?这就要从刘伯温对朱元璋的重要性开始说起了。

1360年,刘伯温被朱元璋请去应天,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做了朱元璋的谋臣。根据当时的形势,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的建议,以及对陈友谅、张士诚各个击破的策略。

在刘伯温的规划下,朱元璋果然成了最大的赢家,先端掉了陈友谅、后灭掉了张士诚。1367年,朱元璋在应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明,大明王朝自此开始了长达276年的统治。随后,徐达挥师北伐,驱逐了盘踞华夏大地近100年的蒙元政权。

不光如此,朱元璋立国后,刘伯温还对明朝的法律、治国思想,以及军事制度的制定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刘伯温的贡献是其他开国大臣比不上的,所以也就有了后来“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的说法。

外患平定,“内斗”也就开始了。

晚年的朱元璋担心太子朱标太过仁慈,继承皇位后这些跟自己打天下的开国大臣居功自傲,不会真心臣服新君。为了给太子朱标将来的执政之路扫清障碍,朱元璋开始大肆的诛杀功臣,李善长、冯胜、蓝玉等许多功臣,都没能得到好下场,

刘伯温是开国功臣中,为数不多能够得到善终的人,这跟他的智慧有着一定的关系。因为他善于揣摩朱元璋的心思,能预测到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尤其看到了飞鸟尽良弓藏的走势趋向,由此便早早地请求辞官回家,才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以刘伯温的智慧,按理说不会再去掺和朝廷里的什么事,可偏偏他在临死之前,又刷了一波小小的存在感。

1375年,刘伯温去世,终年65岁,去世之前派儿子给朱元璋送去一筐鱼。而朱元璋为什么17年后,才明白刘伯温送的这一筐鱼的用意?

不是因为朱元璋笨,而是当时的他以为这些鱼只是刘伯温给自己的特产,心里也没有多在意。看着这个筐中的鱼活蹦乱跳“互相争斗”,朱元璋觉得十分有意思,便让人将这些鱼养了起来。

时间转瞬即逝,转眼就到了1392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对于朱元璋来说十分伤心的事,那就是太子朱标病逝。

朱标从小就聪明仁爱,对弟弟们也是十分友好,每当弟弟们犯错,朱标都会从中帮忙求情,使他们免于处罚,因此在兄弟们当中威信最高。朱标在世时,皇子们都很听他的话,也没有争抢皇位的意思。

然而在朱标死后,其他皇子们觉得自己争夺皇位的机会来了,都在向着皇位使劲,于是便开始了皇子之间的争斗。而这时的朱元璋这才想到了刘伯温去世前,送给自己的那筐相互争斗的鱼。

其实刘伯温是要告诉朱元璋,皇子们在一起,为了太子之位,必定会进行争斗,就像那筐鱼里的鱼们,为了得到较大的空间,开始相互争斗,而朱元璋心里想立的皇太孙朱允炆,一旦被朱元璋宣布后,朱允炆势必会被他的皇叔们所反对,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于是朱元璋命其他皇子们,在参加完太子的丧仪后,马上回自己的封地,不准在京中逗留,而且没有父亲朱元璋的命令,不得擅自回京。

朱元璋的这一道命令,也是因为体会了刘伯温一筐鱼的深切含义,所以把皇子们放到各自的封地,各自拥有这广阔的天地,极大程度了避免了相互的争斗。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