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报大院曾是张学良创办的同泽俱乐部

2020-09-25 16:05:36 作者: 沈报大院曾是

今天,在沈阳市三经街、八经街一带,仍可看到奉天商埠地时期修建的一些百年老建筑。像孙烈臣、汤玉麟、张作相等人的公馆故居,以及同泽俱乐部、汇丰银行旧址等,已成为沈阳市的历史保护建筑,成为一些重要事件的历史见证,和人们喝着咖啡品味老街风情的打卡圣地。

1931年7月,张学良创办的辽宁同泽俱乐部新址开张,位于现沈阳日报大院,门前右侧小牌上还写着“孙督军祠堂难得一见“孙家祠堂”

自1906年奉天(沈阳)正式开埠通商以来,使得埠内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均取得长足发展,整体城市化水平大大加快,实现了奉天城由封建型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转型。20世纪20年代的商埠总办韩麟生曾在报告中说:商埠地“修建以来,商贾云集,百货辐辏,列尾连云,渐臻繁盛”。

对商埠地有深入研究的辽宁文保志愿者王连向记者介绍说,正是商埠地的繁荣,留下了孙烈臣、穆继多、汤玉麟、张作相、张寿懿、于学忠、张廷枢等一批名人的公馆或寓所旧址,每一座精美建筑的背后都有一段迷人的往事可讲述。

据历史记载,张作霖最信赖的心腹干将之一孙烈臣,曾留下两处公馆,一处为孙烈臣故乡的蟠龙山,名为府邸,实为别墅。这座公馆是砖石结构,共有房间50多间,但“文革”时期公馆被摧毁,现在仅剩石碑。

另一处孙烈臣公馆,在沈阳市大东区大北关街36-1号,2004年被确定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2008年被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公馆被称作“督军府”,占地8953平方米。督军府的四周都用青砖围墙,院中花花草草,配上青砖地面,清雅幽静。院内有房屋40多间,门楣雕有“富、禄、寿、禧”四字,四周门枕石、角柱均雕有精美的花鸟人物等吉祥图案。整个督军府,是青砖合瓦单檐硬山式建筑。

原“孙家大观园”仅存的两座建筑之一孙烈臣祠堂。主任记者 李浩摄

其实,很多人并不太了解,如今在沈阳市沈河区北三经街67号(现沈阳日报院内),还保留着一处孙烈臣公馆旧址的附属建筑——孙烈臣祠堂。

这座孙烈臣公馆建于1923年。当时,商埠地二经路一带的苇塘已经填平,道路修筑刚刚完工。于是,许多奉系高官来此购地建屋。时任吉林省督军孙烈臣,也在二经路(现二经街)会元里,建了一座公馆。《盛京时报》1923年8月12日,以《商埠地建房》为题作了报道:“吉林孙督军在商埠地二经路建筑新房一所,园内修有一喷水池,院内悉为洋式楼房,极其华美。”

孙烈臣新寓所为园林式建筑,大门朝西,面对三经路(现北三经街)。门内三合院落,迎面主建筑坐东朝西,为二层西式洋房,南北两侧各有一栋二层厢楼。院中心建有喷水花池,因公馆内院“庭院宽阔、林木丰茂”,人称“孙家大观园”。

就在“孙家大观园”落成不久,孙烈臣病故。于是,孙家人在“孙家大观园”北厢楼的东侧,建造了一座月台式二层小楼,为“孙公祠”,俗称“孙家祠堂”,用以祭奠孙烈臣及其故人。这座小楼平面略呈正方形,坡屋顶,坐北朝南,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地上一层正门前出抱厦,由两根水泥立柱支撑,上为爱奥尼柱头。二层正中、抱厦之上为小阳台。整座小楼为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线条流畅、明快雅致。如今,这座小楼仍完好地保存在沈阳日报社院内东侧。同泽俱乐部曾建在这里

清朝后期,沈阳古城西郊尚是一片荒地、墓地、菜地、芦苇塘沼泽地。在现沈阳日报社的位置及其北邻,有一处围有土墙,内筑有青砖瓦房,南北长约130米,东西宽60米的长方形居民院,人称“魏家大院”。它是这里最早最大的居民院。大院四周并无邻居,只有水塘苇坑相伴,门前一条小土道直通马家坟(今二经街十纬路附近)和南面大道(现大西路)。

王连介绍说,1917年后,“魏家大院”落入吉林省督军孙烈臣之手,他在此修建了“孙家大观园”。1924年4月25日,孙烈臣病逝,终年52岁。他虽然娶了三房太太,但只有一个女儿。孙烈臣死后不久,他18岁的女儿也随他而去,空留下这座豪宅经历着世间雨雪风霜。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