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读史|四幅古画见证一段唐朝的兴衰与悲喜

2020-09-29 11:19:17 作者: 画中读史|四

隋朝末年,李渊父子率领群雄结束了中原地区300多年的混乱局面,于公元618年建立了被后人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的朝代——唐朝。

但实际上辉煌的大唐王朝只存在了289年,比很多人认为是弱宋的宋朝存在时间还短,其实,唐朝的兴与衰,不仅仅被用文字记录在史书中,也被画师们的画笔一一记录在案,今天就为大家选了四幅传世的唐画,从画中来一睹大唐的兴衰与喜悲。《职贡图》万国来朝、百蛮朝贡的贞观之治

《职贡图》唐 阎立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职贡图》乍一看实在不能令人赏心悦目,因为它的画风实在太不“中国”了,画中人或肤色黝黑,或大袍裹身,或赤膊袒胸,仅用布裹身,与我们印象里华服美裳的唐朝人相去甚远,其实是因为画上的人都不是中国人,而是来自南洋的婆利、罗刹、林邑国等国的使臣及随从们。

大唐贞观三年(629),他们来向“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进贡,仆从们或抬着、或抱着扛着贡品,有鹦鹉、珊瑚、走兽等等各式珍奇物品,充满了异国情调,让人得以窥探唐朝文化的多元性。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对内广开言路,文教复兴,对外稳固边疆,开创了一个安定强大的初唐,史称贞观之治,为盛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经为这幅画写过一首题画诗:

贞观之德来万邦,浩如沧海吞河江,音容伧狞服奇厖。

横绝岭海逾涛泷,珍禽瑰产争牵扛,名王解辫却盖幢。

粉本遗墨开明窗,我喟而作心未降,魏徵封伦恨不双。

诗中满篇都是对贞观之治的赞美和向往,这幅画的作者是阎立本,他既是名臣又是画家,这幅画是他奉太宗之命而作,他与李世民的配合远不止这一次,接下来的这幅画也是他奉命而记录的一次重要国家大事。《步辇图》汉藏联姻 和平与文化的交融

《步辇图》唐 阎立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摹本

大唐贞观十五年(641年)的正月,唐太宗李世民接见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吐蕃(今西藏)派来使者禄东赞。

禄东赞此行是为了替藏王松赞干布求取一位公主,这已经不是松赞干布第一次请求联姻了,之前他已经多次提出联姻却屡次被拒,气得这位少年君主在638年一边派使者带着厚礼再次到长安求亲,一边又派20万大军攻打四川松州,双管齐下,然而还是被拒绝了。

但唐朝人民此时最需要的还是和平,于是三年后的641年,当松赞干布再次派遣使臣禄东赞来长安求亲的时候,太宗慎重地考虑了,他清醒地意识到,吐蕃对唐朝西部边界威胁极大,所以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

相传禄东赞此行遭遇了来自天竺、大食等国使者的挑战,各国都想娶回唐王的公主,太宗只好通过考试来“择优录取”,而禄东赞机智过人,在众多来使中一举拔得头筹,如今在布达拉宫的壁画中,还绘有太宗“六难禄东赞”的故事。

太宗的御用搭档阎立本自然也是随行人物,他的画笔记录下了太宗与禄东赞的一次会面,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轻松随意的场景,没有设在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右侧被众侍女围绕的人表情和善、气势非凡,散发着一代明君的风范和威仪的,当然就是太宗李世民了。

而左侧三人中,猜猜哪个是禄东赞?最右穿大红袍的是引见的礼官,最左穿白衣的是翻译官,中间穿着花花锦衣拱手倾身,恭敬而立的才是禄东赞,而唐太宗膝盖上摆放着的盒子里,是大唐皇帝册封禄东赞的印信。

这次会晤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贞观十五年,16岁的文成公主入吐蕃与25岁的松赞干布联姻,松赞干布对唐王称臣,大唐与吐蕃都得到了长久的和平。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