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62年,奉行联楚攻晋的秦景公,在栎地大败晋军。
公元前559年,晋悼公为报栎地大败之仇,他派荀偃率领鲁国叔孙豹、齐国崔杼、宋国华阅、仲江、卫国北宫括、郑国公孙虿等国将领伐秦。
诸侯联军人多势众,秦军本无法敌对,但晋国将领由于“资质不够”,联军不服从他,没法,最后双方收兵回国,谁也没捞到好处。
【晋楚之战】
至此,秦国在春秋阶段逐渐走向衰弱,再不复秦穆公时期的辉煌模样。
二、战国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假如春秋时期的主旋律是称霸,那以韩赵魏三家分晋为标志的战国时期,主旋律便是——一统天下。
魏国国君魏文侯,是一个能力和野心兼具的实干家,他上台后便应时而变,任用李悝、翟璜为相改革法制,再以乐羊、吴起为将攻略他国。
公元前419年,魏文侯以少梁为阵地,开始攻略秦国,他的举动让秦国猝不及防,秦国在魏国一连串的攻势下败下阵来。
公元前413年,吴起拜将,他亲率大军一路朝着秦国粮仓渭河平原出击,想要一举灭亡秦国。
秦国从晋惠公那里赚来的河西之地,也在吴起的攻势之下尽失。
在这种局面下,秦国被魏国压制在关中一带,算是彻底切断了秦国和东方诸国的联系,换句游戏术语——秦国是被魏国养猪了。
齐楚衰败,七国之战,唯有新崛起的赵国还能正面与秦国抗衡,剩下的战斗也基本以他俩为主。
公元前270年,赵惠文王不履行三年前承诺秦昭王,以城换城的约定,秦昭王感觉自己被耍了,面子上挂不住,加上本来就想打赵国,他便命令中更胡阳率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阏与。
赵惠文王这边,是名将赵奢(赵括他爹)领兵出击。
赵奢兵行奇招,他先麻痹秦军,让对方以为赵国不会救援了,等待秦军松懈后,便打了秦国一个措手不及,解了阏与之围。
此战,让秦国意识到,暂时还不能和赵国硬碰硬,秦昭王便以“远交近攻”为策略,和赵国玩起了修建筑搞发育的操作。
赵国不打了,秦国的下一个目标瞄向了韩国。
公元前262年,秦军攻韩,夺取了大片土地,韩国便以割让上党为代价,让秦国放弃打自己。
上党意义非凡,它是“天下之中”,三皇五帝时期的都城便是在这附近,《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
对于秦国而言,上党还有个重要的作用,便是担当——伐楚的前哨。
【上党】
秦韩的算盘很响,他们却忽略了一个变数:上党本地人的愿意吗?
上党人不仅不愿意,他们还投靠了就近的赵国,想凭借着赵国的支持和秦国周旋。
这起意外中的必然事件,就这样成了长平之战的导火索。
公元前260年,白起和赵括在长平展开决战,赵括率领的45万大军最后因被困粮绝惨败收尾,此战,赵国损失了四分之一的总人口。
公元前256年,西周公打算做最后一次挣扎,但原本约好的几国,最后没人搭理他,西周(战国时期周王室分裂,建立的一小国)亡。
公元前250年,东周公也打算尝试一下,东周国亡,自此,周王室的时代彻底沦为历史。
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登基。
公元前238年,嬴政平定嫪毐之乱。
公元前237年,嬴政赐死吕不韦。
公元前230年,内史腾灭韩,并置颍川郡。
公元前229年,王翦灭赵,设邯郸郡。
公元前226年,燕都蓟城沦陷,燕王喜迁都,并献上太子丹人头求和。
公元前225年,王贲水淹魏国都城大梁,设砀郡。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公元前225年,李信伐楚,大败而归。
公元前222年,王翦灭楚,设会稽郡。
公元前222年,王贲灭燕国、赵国残余势力,设代郡和辽东郡。
公元前221年,王贲灭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