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时,在没有弹尽粮绝的情况下,邓世昌为何撞“吉野号”?

2020-10-05 18:30:51 作者: 甲午战争时,

引言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遥想当年汉唐盛世,万国来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铁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金戈铁马,沿途诸国无不闻风丧胆。然至清朝末年,皇帝尚幼,慈禧垂帘,奢靡无度,民不聊生。又逢内忧外患,官逼民反,太平天国;闭关锁国,列强入侵。“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然逢中华民族生死攸关之时,正是爱国志士报效国家之时。前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后有邓世昌以身殉国。此间所牺牲之仁人志士不计其数,九州大地有此等后人为之前仆后继,无惧矣。

01

邓世昌出生于清朝道光年间,其父邓焕庄,于广东省经营茶叶生意。常年的战乱使得邓家饱受世道黑暗之苦,故而给独生子起名为“邓永昌”,取家业昌盛之意。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眼看国家日渐凋敝,邓焕庄深明大义,毅然将其子改名为“邓世昌”,希望能以此勉励其子,报效国家。

邓世昌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凡风涛、沙线、天文、地理、测量、电算、行阵诸法,暨中外交涉例文,靡不研究精通”邓世昌在船政学堂学习了5年,各项成绩优异,尤其在随“建威”练船的实习中表现出卓越的管理、驾驶舰船的才干,因此深受教官的喜爱。年仅25岁就被船政大臣沈葆桢授五等军功,并任命为“琛航”运输船大副。一年后,正值日军觊觎台湾、澎湖列岛之时,升任“海东云”炮舰管带,守卫海口,以慑来敌。此后,清政府为兴办北洋水师,大力招收水师人才,购置各式船舰,派遣学生留学。当时的邓世昌完全可以入选留学生之列,但无奈带船人才紧缺,才使其留在国内继续锤炼,以便日后委以重任。

1887年李鸿章奏派邓世昌率队前往接收向英、德两国订造的“致远舰”、“靖远舰”、“经远舰”、“来远舰”四艘巡洋舰。此四艘舰船的加入后,北洋舰队正式成立,分左、右、中、后四军邓世昌任中军中营副将,充“致远舰”管带,最终也是此舰载邓公永眠于黄海之下。

02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同年7月~9月,中日双方在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展开海陆两栖战役。地面战场由驻守平壤的清军指挥一万五千人与日军一万六千余人展开作战,史称“平壤之战”。海上战场则由北洋水师与日军联合舰队展开作战,史称“黄海海战”。但从数据来看,北洋水师各项实力均落后于日军,其总兵力勉强及日军一半,火力甚至仅有日军三分之一。

1894年9月15日上午10时30分,两军舰队相遇,继而展开战斗。战斗场面异常惨烈,双方各舰百炮齐射,一时间震耳欲聋,硝烟弥漫。仅两小时不到,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主桅中弹,舰上提督丁汝昌受重伤,但仍坚持在甲板上督战。

战至下午14时15分左右,日军舰队绕至北洋舰队身后,与正面的游击队成前后夹击之势。此时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受日军“吉野号”、“高千穗”等战舰集中攻击,船身多处受炮击,受伤严重,船身倾斜。“吉野号”见状后认为其已无法反击,打算驰援其他舰船。邓世昌见“吉野号”恃其船坚炮利便横行无忌,愤然言:“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决意以舰为弹,撞向敌舰与其同归于尽。邓世昌毅然指挥“致远舰”尽最后之力,全速冲向“吉野号”,敌军见状大惊失色,遂集中火力向其攻击。最终,“致远号”经不住日军火力压制被击沉,舰上官兵除七名获救外其余全部阵亡,管带邓世昌本有机会获救,但毅然拒绝了前来救援的随从,并称:“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其所养爱犬游至主人身边企图阻止他,然邓世昌决计与舰共存亡,将犬首按入水中一同与舰上官兵250余人一同沉入水中以身殉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