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散文八大家,浩若江河行大地,颍滨遗老,苏辙

2020-10-10 04:02:09 作者: 唐宋散文八大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一说到苏门三父子,可能在大家心目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苏轼,的确在文学方面,大苏苏轼独领风骚,但其实苏轼的弟弟苏辙不仅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不凡,在为官方面更是做到了宰相。

苏辙(1039 -1112年 ),字子由。苏辙和苏轼一样,从小在父亲苏洵的文学熏陶下成长起来,公元1057年,年仅18岁的苏辙便随父亲进京赶考,参加了参加礼部会试,当时欧阳修知贡举,将苏轼、苏辙兄弟置于高等,苏辙名登五甲,同年四月,苏辙的母亲离世,兄弟二人回故守孝。

嘉佑六年,苏辙参与殿试,虽然其文采卓越,但对宫禁朝廷之事,议论尤为激切,所以主考官和副考官对其策问试卷意见不一,但最终在宋仁宗的力保下,还是谋得了签书凤翔判官并留在了京城。之后苏辙又陆续出任大名府推官。

熙宁二年,苏辙终于得到了上朝论事的机会,被宋神宗召见于延和殿,当时的宰相正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王安石正在推行变法,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按照《青苗书》的本意是让政府借贷给农民资金进行周转,但利息过高,这点上苏辙多有抵触。

在王安石等人的力推下,青苗法开始逐渐实施,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遇上了很多麻烦,这些问题也是苏辙早就预料到的,但当时王安石毕竟是宰相,一呼百应,满朝官员一半以上都支持他的新政,相反,农民却因青苗法的推行,苦不堪言,在民间,老百姓宁愿去地主官绅家借贷也不愿问朝廷借款,原因是利息实在太高。

苏辙又写信给王安石,竭力陈说此事之不可行。王安石发怒,将加罪,于熙宁二年八月苏辙被贬出外,任河南府留守推官。苏辙到了地方后,由于其才智过人,又体恤民情,先后又任陈州教授、学官、齐州掌书记、著作佐郎、应天府判官等职,在此期间苏辙创作了《逍遥堂会宿》等作品。

好景不长,公元1079年乌台诗案将苏轼推入了监牢,而苏辙也被责授为黄州团练副使,为了替哥哥申冤,苏辙屡次上书,但却被一贬再贬。6年后宋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极力反对变法,苏辙再次得到了启用,很快担任了朝中右司谏,苏辙在担任谏官的职位上,共上书奏章70余次,其中很多也得到了采用,一路升迁,最后被提拔为门下侍郎(副宰相)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苏辙再次从高高的政坛上一路下滑,而原因就是苏辙太过干练,不适应朝中新旧两党的争斗,1903年,宋哲宗亲政,苏辙作为旧党首当其冲受到了打压。三年后折叠苏辙潜居颍滨,终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谢绝宾客,绝口不谈时事,将所感皆寄托于诗中。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的传世墨迹有《雪甚帖》《雪诗帖》《车马帖》《晴寒帖》等。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