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审美风格尚"意"重"雅",与宋代的政治经济发展分不开

2020-10-10 13:42:28 作者: 宋代审美风格

文人士子的审美风尚影响了当时的审美风格,而文人的命运与时代的政治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宋代审美风格尚"意"重"雅",这与宋代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分不开的。

经济上宋代生产力长足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宋统治者重文轻武、大力改革科举制度并鼓励寒士入仕促进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发展壮大。从而促进了文人意趣的兴起。一、宋代经济繁荣、多元的人文因素带来多种审美形式

宋代尤其是北宋期间,一改前朝重农抑商的政策,政府大力发展工商业,商人地位提高,从商之人增多,商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经济发展也随之带动了文化上的进步,上至帝王,下至平民,都在追求一种清远致雅的审美情趣,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字画、屏风、雕塑类等各种手工制品琳琅满目。

整体的社会经济欣欣向荣,普通百姓家中屏风、字画之类的摆件也是日常可见的。街坊的商铺为了吸引顾客,挂上名人字画用来装点门面比比皆是。二、包罗万象与雅俗共赏的图案融汇交织

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为平民身份,他们推崇平淡、天真、自然。讲求经世致用的审美哲学,尊崇高尚的人格、崇高的气节和治世品格。作为文人,他们尚雅、尚逸、尚韵,追求典雅清秀的审美品格。

上流社会与下层士人间的人员流动促进了上流阶层审美情趣向世俗间的转变,雅与俗的界限不再明显。艺术作品多画世俗场景,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苏汉臣的《秋亭婴戏图》等,描绘了市井生活的诗词比比皆是。

宋代独特的文人审美风格体现在漆器的装饰图案上,装饰题材多借鉴宋代绘画中枯山残水的表现手法,将宋代绘画应用到漆器装饰上,描绘世俗生活化的场景增多,辅助装饰多见折枝花卉图案。

在出土的戗金仕女消夏图上,描绘三人在石径小路上漫步的场景,两人梳着高髻、身穿襦裙背子,是典型的宋朝服饰装扮;画面中一清瘦巨石立于右侧,一名侍女手捧玉壶春瓶恭立在旁边。

庭院、小路、侍女、奇石勾画出一副充满生活气息的幽静典雅的画面。

并且图案以烫金描绘在木上,用刻刀勾勒出妙龄女子的线条,立体感十足,熠熠生辉。

在另一个出土的首饰盒上,用朱砂做的底漆,一名老者穿着宽大的袖子衣服,肩上扛着拐杖,拐杖上还挂着一串钱,远处是一所房屋。

无论是构图还是绘画技法和所要表现的意境都非常具有宋代绘画风格的特点,勾画出一幅深处世外桃源的浪漫山水写意画,给人一种恬静淡然的感觉,这样的图案既写实又有着深远意境。

拐杖是再寻常不过的家中工具,俗物描绘在盒上却活灵活现,不见俗的踪迹。这样的图案虽不像宫廷中的龙凤呈祥那样的大气磅礴,却不失寻常生活中的精致小巧。

有的则在首饰盒上绘成山水图案,盒盖面绘有一幅柳塘小景的山水画面,岸边春柳随风飘动,池塘中游鱼款款,盒盖四周及墙体上镌刻牡丹、菊花等四季折枝花卉纹,看上去若隐若现,池塘里的鱼就像真的在水中游动。

宋代瓷器上的图案装饰手法比较多样化,有划花、剔花、刻花、印花、贴花、最为突出和独具特色的是刻花和印花工艺。宋徽宗是以擅长花鸟画而闻名艺术界的,但他自己对瓷器的喜爱更是爱不释手。

刻花,在划花和剔花手法基础上,综合两种装饰手法的特点,在深刻凸起的花纹中还精心勾画细线叶脉和花瓣纹理,使纹饰主体轮廓与细部刻画。

装饰纹样在内容上不断充实丰富,鱼、鸭、鸳鸯等水禽和莲花等水生植物的完美组合,形成了这一时期构图繁密、线条纤细活泼的特点。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