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没有兵符的皇帝,不能再造一个兵符?专家:你看兵符咋做的

2020-10-15 13:42:14 作者: 为何没有兵符

“天遣玄女下,受黄帝兵符,伏蚩尤。”——《史记·五帝本纪》

喜欢看古装剧的朋友,尤其是看历史改编的古装剧,基本都不会对一个东西陌生——兵符。只有有了兵符,且是完整的兵符,将领才能领军打仗;同时如果一个皇帝没有兵符在手,那可以说他就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将要受制于人。

我们常见的兵符一般是老虎形状的符节,也就是所谓的虎符。兵符这一概念按《史记》的记载,最早来自于炎黄时期,玄女授黄帝兵符发兵蚩尤;而真正有文物有可考历史记载的虎符,则是来自于战国时期,据说是当初姜子牙创造的。

那么所有的兵符都是虎符形状吗?并不。在秦朝的时候,其实还有鹰符等,不过由于当时人们对于猛兽的崇拜,以及老虎尾百兽之王,在民间传说中仅次于代表天子的龙的地位,很适合给能够保家卫国调兵遣将的将领当符节,因此后来逐渐都变成了虎符。

直到唐朝时的时候,由于避讳虎(唐高祖的祖父为李虎),所以改用鱼符或者龟符,宋之后都变成了令牌,虎符从此退出人们的视线。

虎符能够一分为二,右边的虎符一般是皇帝拿着,左边的则给地方长官或者一些将领,如果要使用虎符发动军队,一定得要获得皇帝的认可,两半虎符合二为一方才能够调动军队。而如果皇帝没有右半边虎符,整个虎符尽在将领手中,自己也会失去对军队的桎梏。

那么问题来了,将领们不敢伪造兵符怕被说犯上作乱,但皇帝如果没有兵符为何不能自己再多造一份?考古专家表示,你先看兵符咋做的?

以虎符为例,分开的两半并非是光滑的,在剖面有齿相嵌合,古代的木工技术完全不是如今能够想象的,这种虎符但凡剖面有一点对不上都不能合拢无法使用,因此对工艺要求非常高。同时虎符的表面还刻有错金书,这个要对上又是一个麻烦事。

举个例子,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一枚非常珍贵的秦阳陵虎符,为青铜器,乃是秦始皇颁发给阳陵守将使用的兵符,表面的错金文是先刻阴文,再镶金丝,最后打磨光滑,在当时工艺非常高超,不是轻易就能造出的。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战国时期的杜虎符,其符上错金文特地点名了虎符的用法:“兵甲之,符右才,君左才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殹。”说白了就是这兵符是调兵用的,君上一半地方官一半,只要调动50人以上的士兵就必须知会君上,唯一的例外是起了烽火时,这种紧急情况就不包括在内。

不仅皇帝如此,将领也是如此。伪造虎符对于将领来说更加不可能,因为下令发兵不仅仅需要皇帝的那半边虎符,还需要诏书,全部伪造可以直接相当于造反了,古代重皇权,只要当权者不是特别昏聩,这种行为就是“乱臣贼子”的行为,皇帝可以直接以此为借口剿灭该将领。

另外一方面皇帝不会轻易制造虎符乃是为了保持为帝者的威严。我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主,非常看重个人道德诚信问题,尤其是作为天下之主的皇帝,连说出的话都不得擅自更改,乃是“金口玉言”,更别说搞造假这玩意了。

兵符不是随意就能制造的,基本都有定数,将领跟皇帝各持一半为的是互相制约,皇帝如果敢私自擅造虎符,等于公开将自己的威信置于地上,这显然不可能。因此不论是从工艺,还是从寓意上来说,皇帝就算失去了兵符,也不可能擅自再造一个。#皇帝#蚩尤#黄帝收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