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出土纪年墓志买这只兔毫盏出土的墓葬属于夫妻合葬,女墓主是30年后去世才与丈夫合葬,时间为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
该盏口沿镶银,釉水肥润,银毫隐约可见,还带有釉泪,是品质上佳的好盏,推测该盏烧制年代肯定早于1211年,应是墓主人年轻时收藏把玩,可以遥想当年点茶、斗茶是这些官宦家庭的日常,其生活与建盏息息相关,为此去世后其后人将身前所用建盏也埋入了墓中。
▼乌金釉带银毫,品质上佳,口径为12.6cm,现藏江西省婺源县博物馆。
该盏经常在很多图书中都被误当成同为婺源发现的汪路、张氏夫妇墓出土,只有少数专业书中标注正确。婺源张氏墓年代为北宋,出土的是敞口盏,并不是这一只。
③黄庭坚之甥—江西德兴徐衎收藏的建盏
祖父徐俯(1075~1140),黄庭坚之甥,北宋晚期袭父爵授通直郎,靖康年间辞官,入江西诗社,为江西派著名诗人。南宋初,擢拔为端明殿学士,官至参知政事。
▼徐衎墓出土建盏,年代久远,无彩图
④北宋安徽合肥包拯家族墓
包拯(999 ~1062年)为庐州合肥人(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历史上以刚正不阿、清正廉洁闻名,在后世经过戏曲加工之后,成为民间盛传的包青天。
鲜为人知的是包拯子孙同样居官清廉,据史料记载:包拯族孙三代都是克己奉公、廉洁守法,深受老百姓爱戴的清官。
包拯其嗣孙包永年(1170-1120年)之墓,出土一只建盏,根据同出的墓志记载:包永年,字延之,是北宋名臣包拯之孙,包永年为旁支过继而来的嗣子,死后与包拯夫妇、包拯长子长媳、次子次媳葬一起。
盏的内外壁均施黑釉,釉层较厚,釉面浓黑而光亮。盏外壁施釉大半,下腹无釉处书有一个“包”字,下腹及器底无釉处可见施有白色化妆土的胎体,化妆土脱落处现黄褐色胎。盏口沿釉层较薄,显一圈紫红色。
包永年为官时受到好评,为人颇有包拯遗风,生前清廉无累产,就连丧葬费用还是包拯次子包綬的两个孩子,永年堂弟出资的。
虽说永年墓室出土的这只建盏,是宋代最顶级的茶器,不过釉色却是极其朴素低调,可以说是很符合墓主的清廉风格了。对比南宋秦桧家族墓(南京江宁)中出土的罕见“三五”底款的建盏,显然是精挑细选,形成鲜明对比。
▼秦桧家族墓出土建盏的「三五」款盏示意图,是墓葬出土盏中难得的带款盏。
墓葬中的建盏历史,可见一斑
古墓修缮良好,能保留至今者,墓主身份通常是非富即贵,且随葬品多为墓主生前喜爱之物。
墓葬出土展现的社会风貌仅仅是冰山一角,但已是窥豹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