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百姓遇到灾年怎么办?减免赋税+开仓放粮+以工代赈

2020-10-16 16:55:31 作者: 宋朝百姓遇到

古代受制于小农经济,农民的破产率非常高,一个歉收就能导致百姓卖儿卖女,如果遇见大规模的天灾,那么大量的百姓破产会催生农民起义军,破坏社会秩序的同时严重影响皇帝的统治地位。宋朝的天灾规模还是比较大的,而且次数也比唐朝的次数频繁。如此频繁的灾难自然会导致大量中小农户破产,为了避免起义军的出现,宋朝制定了一系列的赈灾制度,减免赋税+开仓放粮+以工代赈,这一套赈灾制度救助了无数灾民,对稳定宋朝皇权统治有着巨大的贡献。

减免税赋

江郎:请问一下,今年的收成好吗?

宋农:不好,今年的年景不好,庄稼都歉收了。

江郎:那对你的收入会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

宋农:波动肯定是有,不过这种情况朝廷一般都会减免一定的赋税,所以我的收入是不会太低的,朝廷帮我承担了一部分。

江郎:请问一下,x地出现了歉收,你们会不会高价卖粮啊,毕竟物以稀为贵。

粮商:价钱肯定和平常有区别,但是不会太离谱,因为朝廷有税收优待,减免了我们的部分经营成本和税收,利润还是可观的。

“绍兴府第四、第五等户去年未纳租税,并权于倚阁(暂停)。”

“淳熙三年春正月,以常州旱,宽其赋税之半。”

“淳熙九年八月已亥朔,诏绍兴民户去岁已纳夏税应减者三十万缗,理为今年之数。”

上述记载是宋朝免除受灾群众和困难户赋税的描述,倚阁的意思就是暂缓征收税赋,同时对灾情严重的地方会酌情减少赋税,通常减少比例为一半。宋朝的身丁税、田赋、苛捐杂税都是百姓头上的沉重负担,正常时刻百姓尚能养家糊口,但是土地稍微歉收就略显困难,因此免税就成了救命之举。

同样对待商人也会有一定的优待条件,比如说免除商人的“力胜钱”,大概内容就是减免商人在灾区的车船税,降低商人的运输成本。这一项制度的目的就是鼓励商人运送物资至灾区,恢复灾区的重建工作,刺激灾区的经济发展。但是这种方式只能救济小规模的歉收,如果遇到大规模的歉收,那么百姓生存就成了大问题,于是就需要开仓放粮以及以工代赈。

开仓放粮

江郎:老乡,看你这急急忙忙的样子,你这是去哪里啊?

灾民1:哎,遭灾了,家里都破产了,现在听说官府开仓放粮,我要赶紧去领啊。

江郎:这个领取粮食有什么限制没有?

灾民1:去了就有,我看你也不富裕,赶紧去领吧,去晚了就没了。

灾民2:城南的曹大爷不忍心看灾民饿死,散尽家产在赈灾,赶紧去领吧。

江郎:请问这个曹大爷是谁啊?

灾民2:曹大爷是我们这的士绅,人家可是大户人家,不仅有钱而且还宅心仁厚。

(韩琦)请罢鬻户绝田, 募人承佃, 以夏秋所输之课, 给在城老幼贫乏疾不能自存者。

(曹彦约的祖父)五日一启廪,趋之者如堵墙,后设规制,审次序,率众子弟与仆,穷日力给之,坐待迟久,又资以食。

(范仲淹)乡里、外姻亲戚,如贫窘中非次急难,或遇年饥不能度日,诸房同共相度诣实,即于义田米内量行济助。

开仓放粮也分两种,其一就是官府开仓放粮,主要仓库为“常平仓”、“广惠仓”、“惠民仓”,这一类仓库都是为了维持粮价稳定而创办。在丰年时高价收购粮食,避免“谷贱伤农”;灾年时低价售出或者免费发放,避免“谷贵伤民”,通过宏观调控粮价以达到赈济灾民的效果。

其二就是私人义仓,这种仓库主要为大户人家、士绅、官员所设,比如范仲淹的“范氏义庄”、“曹氏义庄”。宋朝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官员、士绅往往都会有“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因此在灾年的时候广施粥米,为救济一地灾民起到了重大贡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