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见血:韩信八字总结项羽为何败给刘邦,性格决定命运

2020-10-17 16:56:58 作者: 一针见血:韩

项羽,一个时隔两千多年却依然被无数人知晓的名字。从历史书中,从诗词歌赋中,甚至是影视作品中,我们似乎从没忘记过这个给中国历史留下英雄主义色彩的名字。他是出色的起义军领袖,他是杰出的军事家,他是被李晚芳评价“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霸王,他也是未能保护爱人,在乌江前自刎的霸王。

有人说,项羽之死,是中国历史上最美的自杀。每一件自杀都是充满绝望的,而项羽的自杀却是被悲壮和豪气填满的。骄傲了一生的西楚霸王,在乌江岸边也依然是那个霸王。随行的最后二十六名楚军骑士,在这一刻依然跟随着他。他们放走了相伴许久的战马,只留下自己和自己手中的武器,背靠乌江,却不回头,静候着生命中的最后一战。

这是西楚霸王人生中的最后一个片段,从云端到地狱,项羽所经历的楚汉战争历时不到五年。项羽是如何走到绝境的呢?历史上有无数的研究和解释,而韩信给出的八字归纳尤为精辟: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这八个字,可以说把项羽的性格特点总结的十分到位。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项羽的“匹夫之勇、妇人之仁”都体现在什么故事里。

首先来说“匹夫之勇”,我们都知道项羽是武将,更是军事家,在战争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丈夫,但却少了为政者的筹谋和计划。项羽推翻了暴秦,在政治舆论中的地位达到顶峰,但却没有善用这份舆论,他没有去争取曾经秦人的归顺,而是选择了用仇恨代替和平。将自己的国恨家仇加怒于普通百姓的身上,作出不少屠城的举动,使得项羽失去人心。

头脑简单的项羽似乎也没有政治上的敏感性,在推翻了暴秦后,项羽选择了分封制,分封诸王。但此时的天下并非太平盛世,而这些诸侯也并非是项羽的过命之交,在后期诸侯纷纷叛变使得项羽被孤立,其势力的威望都锐减,成为项羽失败的另一主要原因。

如果说“匹夫之勇”让项羽在外部环境中吃亏不少,那么“妇人之仁”则是伤了不少项羽属下的心。上文中虽然提到项羽怒气不止所以屠城,但同时项羽虽为贵族,却在儿时就看到人间疾苦,对很多人的悲惨遭遇都有着极强的同情心。如果需要吃不饱饭的人,项羽甚至会把自己的吃食让给别人,但对待自己那些立功的手下,项羽的奖赏却十分吝啬。在前期和刘邦的几次交手中,“妇人之仁”更是常常使得项羽错失良机大家都知道的鸿门宴就是一次典型由“妇人之仁”造成的放虎归山的例子。“妇人之仁”所带来的局限和目光短浅,都使得项羽在后期楚汉之争中越显颓势。

所以被称为汉初三杰的韩信对项羽的评价还是很一针见血的,他清楚地知道项羽性格中的那些缺陷,可见韩信对项羽的观察,这也许就是韩信走得比项羽远的一大因素。比起天真如同一张白纸的项羽,韩信更懂得如何在乱世中求生。

京剧《霸王别姬》

但“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也只是项羽的性格缺陷,是他在楚汉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之一,却不是他被历史记住的原因。他虽为贵族,却爱惜英雄,从不在意尊卑有别,面对刘邦的猛将樊哙,项羽给予对方最大的尊重,即使他站在项羽的对立面,你可以觉得项羽傻,但却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君子气节。

而在战场上,他依然是那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英勇大将,“破釜沉舟”的典故也和项羽有关,他就是那个以大无畏精神冲在最前方猛击秦军的霸王,除他以外,又有谁有这样的胆魄和豪志呢?而在和韩信“十面埋伏”的较量中,项羽虽然兵败,却依然成功突围,属于霸王的傲骨从未有过折断的一天。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