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朝廷的处理结果下来了,各打五十大板,韩愈和李绅都被免职。韩愈改任兵部侍郎,李绅调离京城,出任浙西观察使。这个处理结果,却是当朝宰相李逢吉最希望看到的,他正躲在后面偷着乐。因为韩李之争就是他设局挑起的。
原来,当时因科举考试引发的“牛李党争”初现端倪,宰相李逢吉很厌恶李绅,想把他赶出京城。但是唐穆宗赏识李绅,李逢吉动不了他的职务。于是李逢吉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趁着皇帝想给韩愈升官的时候,让韩愈担任京兆尹和御史大夫,并特意通知他不用台参,以激怒李绅。
因为李逢吉很了解韩愈和李绅的脾气,料定两人一定会发生“台参”之争。而韩、李哪里知道李逢吉的阴谋,两人各自本色出演,爆发了一场唐朝的“杠精”之战。
配图
风波后续,孰是孰非
事后,韩愈和李绅都面见唐穆宗谢罪。本来唐穆宗对宰相拟定的处理结果没意见,因为浙西观察使是封疆大吏,皇帝以为李绅也想到地方去。没想到李绅却哭着说不想离开京城。于是唐穆宗下令,让李绅担任兵部侍郎,韩愈回到吏部继续担任侍郎。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不过宰相李逢吉也没有完全白忙活,毕竟他让李绅离开了更碍眼的职务。
如果撇开李逢吉导演的这场戏不谈,韩、李的“台参”之争究竟孰是孰非呢?历史上自有公论。
韩愈《京尹不台参答友人书》
韩愈曾就此事给朋友写过一封信《京尹不台参答友人书》。宋代人写的批注里点评了这件事,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按贞元十八年公为四门博士时,荐士十人于陆傪,李绅在焉。绅昧其平昔之荐而劾之,公既不言,而世亦未有辩之者。独王黄州答丁晋公书,谓曲在绅,盖公论也。”
批注里说,李绅弹劾韩愈,无视当年对方举荐他的情分,而韩愈也从来没有提起这件事。北宋年间,诗人王禹偁写给宰相丁谓的信里讨论了韩李之争,认为李绅理亏。这也代表着唐朝及后世的公论。
结语:韩愈的诗作、文章独步天下,被誉为百代文宗。他为人刚正,“台参之争”无关其胸怀,他只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拿着朝廷的旨意抗辩而已。他和好哥们柳宗元、刘禹锡也没少为学问方面的分歧发生争论。
韩愈的确好跟人争辩,其弟子张籍也指出过他这个缺点。当然,韩愈争辩的并不是毫无意义的问题,也不是“为杠而杠”,所以这里提到的“杠精”不带贬义。
而李绅首先指责韩愈,多少有点落了下乘。后来李绅官至宰相,比韩愈的官位高多了。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韩昌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