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4首快意重阳节:菊花不等重阳到,昨夜都开了!

2020-10-23 20:09:45 作者: 宋词4首快意

这首诗其实暗藏了宋朝的菊花培植的兴旺,菊花不再是瘦弱清寒的也菊花,富丽娇美,秋色里的旖旎春天。看到这样的菊花,一定不是那种让人清冷的山寒水瘦的感觉。

其实这也是南宋繁荣的一个侧面。在战争毁灭来临之前,人们努力建设美好家园。

“九日欢游何处好。黄花万蕊雕阑绕。

通体清香无俗调。天气好。

烟滋露结功多少。

日脚清寒高下照。宝钉密缀圆斜小。

落叶西园风袅袅。催秋老。

丛边莫厌金尊倒。”宋朝欧阳修《渔家傲·九日欢游何处好》

宋朝的重阳节不流行登高,更流行培植菊花,在菊花丛中过节。宋朝才是真正满城尽带黄金甲。宋朝流行那种圆形的黄色雏菊一样的小菊花,像藤蔓,开出千百朵小圆菊,又可以在捆扎各种造型,让亭台楼阁掩映在花海当中。

市民们重阳节无需登高,只用逛街就能够享受视觉嗅觉的大餐。

欧阳修说的就是人工和自然互相协作的菊花景观。千万朵菊花密密绕在珠帘画栋前,且菊花通体清香。早晚之间的烟露让菊花更加茂盛,秋天的太阳打在密密小菊花上头,小菊花像一个个宝玉做的小钉子。这个比喻现在没有多少人认同,但是宋朝好生奇怪,经常把小菊花说成钱,也就衬托这宝钉还不算俗气。

不过侧面证明宋朝人没那么矫情,苔花叫苔钱,菊花叫菊钱,说明了经济的发达,人们认同经济和钱在生活中重要的价值。

太阳西下,有什么办法留住这美好时光呢?宋朝人是妥妥俗气,继续喝酒。酒能使人温暖,也让人恍惚时光变慢了。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

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

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宋朝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这首诗非常的有层次感,而且有反转感。都说9月是晚秋,容易使人有悲怀。但是重阳节这天却是一个例外。在重阳节这天悲秋是故作姿态,因为这一天热闹之极,美好至极。

为什么说9日悲秋到不了心只是一种姿态呢?你听你听到处京城里都有新的曲调歌声,虽然那杨柳是有了凋落感,带一点惆怅的韵味,可是菊花却来得如深深的笑脸呀,那种清新,那种喜悦,让人忘记忧愁。

虽然天上有大雁在飞往南方的家园,虽然听得见思妇夜晚洗衣裳的砧声,分明提醒自己还有故乡未回,还有远人在天涯,但是重阳节的热闹和人气冲淡了这些。且就着晚上一钩月亮,饮下潋滟金色的菊花酒。

今天,那悲秋之感是不会沉淀到心上的。

实际也说明佳节对于人生的重要,通过节日,人们有机联系在一起,热闹祥和,通过社交缓解了人心的抑郁情绪,甚至很多人通过社交改变了一些命运。

宋朝的重阳节更加民间化,人情化,快乐化,这是儒家治国的正面点,让人们回归生活本身,体会佳节乐趣。但是宋朝也有它本身的弱点,就拿将女子限制在闺阁之中,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退步。

至少旅游经济就没有唐朝活跃哟!

初衣胜雪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