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操云飞(作者原创授权)
徐盛在《三国演义》中,多和丁奉一同登场,好似哼哈二将一般,虽然登场次数众多,却也好像总显得不是特别的重要(相较于名声在外的周瑜、陆逊等人而言),而在真实的历史之中,不仅丁奉于东吴后期有着不俗的发挥,徐盛也不是小说中所描写的泛泛之辈,其不居人下的志气和百里疑城的计略都是值得赞颂的。
一、精于守战
徐盛的战绩其实非常的简略,作为将帅的战斗记录其实并不是很多,是一张较为简单的简历,但是细细观察之后,不难发现徐盛的作战风格——防守反击。
徐盛起初时任别部司马驻守柴桑,兼任柴桑县令以抵挡当时东吴最大的敌人黄祖,正好当时的黄祖对柴桑动了坏心思,让自己的儿子黄射带领数千人进攻柴桑,而当时的徐盛的兵力只有不足二百人,但是在这次的相距战之中徐盛却射伤(杀)了黄射部队千余人,并在削弱了敌队之后主动出击,大破黄射,既守护住了柴桑,也彻底打消了黄祖一方侵犯柴桑的念头(《三国志》:以为别部司马,授兵五百人,守柴桑长,拒黄祖。祖子射,尝率数千人下攻盛。盛时吏士不满二百,与相拒击,伤射吏士千馀人。已乃开门出战,大破之。射遂绝迹不复为寇)。
随后在刘备进攻东吴的时期,徐盛也攻取了刘备的多处营寨,为东吴的防守战作出了重大贡献;同年,曹休也出兵洞口,东吴水师在起初受到大风的影响损失惨重,但是徐盛收集了散落的残兵,以少御多,跟曹休隔江相抗,竟使得曹休方不能克之,坚强的防守住了这次曹休方的进攻,这次战斗可以明显的看到,徐盛能做到在己方不利的情况下,力挽狂澜鼓舞士气并坚守不退,是其善于打防守反击类型战斗的经典战例。
二、百里疑城
正如上文所说的,徐盛极其善于守战,(事实也证明,徐盛除了在东吴必修课——打山贼这门课程上获得了不错的分数外,另一门课程合肥进攻课上,徐盛的部队败得还是比较快的,本人也负伤丢矛,确实表明了其不善于主动出击战)而其人生的巅峰之守战莫过于百里疑城之计,此战也确立了徐盛确实在不断地成长中有了“万人督”的实力。(蒋钦:盛忠而勤强,有胆略器用,好万人督也)
公元224年,面对曹丕的大军南征,徐盛献计在建业周围百里筑起围栏并设下假楼,同时江面设置浮船。在献出此计之后,东吴众人均认为其不可取,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徐盛依然能够坚持己见,也是有气魄的体现。而最后的事实也证明了徐盛的计谋确有其用,把曹丕本人直接吓退,更让原本自信的曹丕说出“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之,未可图也”的话语,可见此计的成功。同时,这也是对徐盛久经战场的经验和善于守战的作风的肯定。
而历史中也有许多人对徐盛有着军略上的肯定,例如毛宗岗就说过:“徐盛有穰苴、孙武之风”,评价颇高。
三、不居人下
徐盛不仅在战场上有作为,在朝中也是颇有气度和志气的。公元221年,孙权向曹魏称藩属,曹魏派刑贞来拜孙权为吴王,刑贞在过程中展现出嚣张的神态,让吴国众人非常气愤,不仅让张昭等文臣大怒,徐盛也对此感到非常不满,对同僚说出了“盛等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并许洛,吞巴蜀,而令吾君与贞盟,不亦辱乎”。本来这番话听起来并没有什么,但是事后原本嚣张至极的刑贞却说出了“江东将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对东吴诸将(应该主要是指徐盛)给出了这么高的评价,可见当时的徐盛是多么的有志气,才能感染到骄横跋扈的刑贞。
四、后话
徐盛的一生,从年轻时“客居吴,以勇气闻”出名上任,再到后面以少胜多,善于守战,并且胸怀志气,最后布下百里疑城的高级计谋吓退曹丕,这种一步一步的成长性既是徐盛的特性,也展现出了东吴大多数将领的发展模式,是江东才俊不断进步的杰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