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史中,一共发生了四起毁灭佛法的事件,人们将其称之为“三武一宗之厄”,而其中最为文明理性、最具有影响力的一次灭佛事件,就是由被称为“五代十国第一明君”的后周世宗柴荣所制定并推行的。
时代背景
佛教起源于印度,自两汉时传入中国起,在国家政策上一直享受着特别的优待,最特别的就是免去了僧人的劳役赋税,王公贵族也经常向寺院“布施”些财物、土地。
但即使是这样优厚的待遇,依然满足不了人的贪心,为了更宏伟壮观的寺院,甚至是纸醉金迷的生活,这些道貌岸然的“假”僧人还是把黑手伸向了普通百姓。
在极度暴涨的贪心驱使下,让这些“假”僧人浑然忘却之前“三武灭佛”的惨痛过去,选择了一条铤而走险寻求富贵的道路,最后势必会同国家统治政权间彻底决裂。
后周世宗柴荣,生在五代十国这样一个极其黑暗的时代,立志“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在即位后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看其文治武功就绝对当得起这“第一明君”的称号。
对内他清吏治、选拔人才,劝农桑、改革赋税,修边防、限制佛教,兴水利、整顿军队,还有完善科举、复兴礼乐等等各个方面。对外他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在这区区数年时间里便威震华夷。
也正是后世人们对周世宗柴荣“三十年宏图”的期待,才会总是有人说:“如果柴荣多活几年......”这种话,才会遗憾着叹息道天妒英才。而柴荣也确实有这种能力和雄伟抱负,才会让他在那个黑暗时代里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文明限佛
佛教制度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种种弊端,终于再一次被统治者感到不能容忍,加上因佛教寺院僧人剧增带来的铜矿短缺、经济下降、服役减少,在公元955年,后周世宗柴荣下诏整顿天下佛寺,这是他即位的第二个年头。
只不过这一次不同于“三武灭佛”那种完全禁绝的政策,后周世宗采取得更像是限制手段,有大概将近一半的寺院僧尼保留了下来,期间没杀一个人,没流一滴血,也没有毁坏佛寺、烧毁经文的现象。
在下达的诏令当中,后周世宗阐述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他说如今佛教界内存在着各种弊端,私自剃度为僧的人实在太多,建造的寺院数量也繁多累民,有一些人为了躲避兵役就出家为僧,其中更有一些人借佛寺掩人耳目,行奸盗之事。
可以看出后周世宗的目的,就是为了除去目前佛教界内存在的弊端,这就决定了此次只是“限佛”,而不是暴力地“灭佛”。许多历史文献内都记载了事件发生时的情况,全都表现出文明理性的一面。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后周世宗没有杜绝人民的宗教信仰,只是将佛教收来的钱财物归原主,在一些没有寺院的城镇,还赐下匾额建设寺院,满足人民生活当中精神上的宗教信仰,或者保留原先比较不错的寺院。
高明措施
在地方上,后周世宗严禁人们私下建设寺院,必须在经过朝廷的批准后才能进行建设。这一下就堵住了佛教势力极度膨胀的源头,尤其是那些王公贵族们,以前动不动就听到谁“布施”了田地,谁造了个佛寺来互相攀比。
在控制寺院数量的同时,僧人的数量也得到了正规的控制,并不是不让你当和尚。想要出家也可以,不过需要男子十五岁以上,女子十三以上,经过家人的同意,然后再经过一番考试才能成为僧尼。
这个考试也不是太难,男子能够背诵一百页经文、女子能背诵七十页经文,如此即可通过考试。而且以后想要出家受戒当真正的和尚,也得经过三次相应的考核,这就确定了僧人必须是具备相应的佛学知识,不然就不配为僧。
在分辨之前就剃度出家的和尚到底是“真”僧还是“假”僧时,也用到了这一种考核制度。你可以说你是剃度出家受过戒的僧人,不过咱也不知道,劳烦背几页经文证明一下,不然咱就认为你是假冒的僧人,要带你还俗娶媳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