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圆明园遗物与文献展,开创圆明园遗址保护先河

2020-10-27 18:31:55 作者: 首场圆明园遗

1937年

战火期间圆明园研究沉寂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逐渐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侵华日军,又于1937年策划发动了“七七事变”,进一步加快了侵吞整个中国的军事行动。不久,平津相继沦陷,包括向达、梁思成在内的大批学者及学术机构被迫南迁,关于圆明园研究的学术活动也随之归于沉寂。

向达所撰《圆明园遗物文献之展览》一文文末有言:

“近十数年来,国家虽起振古未有之剧变,呈极度之杌陧不安,而在学术方面,实不断的有长足之进步。新史料之出现,无日无之,皆数十年前学术界所未能梦见者。似今日斯会所陈,亦此大海中之一滴也。若工程则例,若地样,若模型,若图像,皆于近数年间相继流出,同人等幸得为之爬罗剔抉,以有今日之盛,当亦邦人君子之所共慰”。

诚如此言,“七七事变”爆发之前,国内军阀混战、派系权争,一直处于激变动荡的态势,整个国家本已“振古未有之剧变,呈极度之杌陧不安”之状况。在此变局之下,以向达为代表的中国学者,以营造学社为代表的中国学术群体与机构,矢志搜求、整理与研究圆明园遗物与文献,“在学术方面,实不断的有长足之进步”。及至1933年国内第一本“圆明园专号”学术杂志印行,国内学术界已然将研究视野拓延至海外史料,已渐呈“别开生面”之新局面了。

同为译介与研究海外史料先行者的向达,与营造学社骨干梁思成,对于“圆明园专号”上所列举的译文,应当不会陌生。须知,早年向、梁二人皆参与了英国学者韦尔斯所著《世界史纲》(商务印书馆1927年6月初版)一书的译述,对西方学者史学著述及海外相关文献早有接触。十年之后,向氏译成《斯坦因西域考古记》等,为敦煌学海外史料译介开拓者之一;梁氏则曾校订日本学者伊东忠太《中国建筑史》中译本,亦为中国建筑史学界借鉴国际学术观念开辟了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