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政局稳定仕途波动较小,朝廷能够提供的官职越来越少,有些优秀的人才甚至要在闲职上候补多年才能等到机会。而参加科举的人则越来越多,从而导致选拔标准越来越严,选拔的方式也越来越奇怪,尤其到了清朝中后期,围绕着八股文出题人和做题人都是绞尽脑汁。俨然到了此时,基于政治的需求,科举制度已经从选拔人才变为了把多余的人才淘汰掉。可以说当我们聚焦于科举制度的异化时,也需要看出埋藏在科举制度背后公共资源的紧缺。
纵观整个科举史,我们看到了它诞生的必然,也看到了它的消亡,这一制度伴随着封建集权制度,并且参与到其中。科举制虽然在1905年被废除,但废除的只是科举政治方面的影响,而科举的道德观念和内在的理想一直流传至今。
文/洪宇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