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张鲁占据汉中,接手、利用
张脩
留下来的“五斗米道”,以治理汉中,属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情况。
小编更倾向于《典略》中的说法。
思过治病
“五斗米道”与“太平道”有一些共通之处,都有利用心理暗示来进行治病的手段。张脩时期的“五斗米道”,为病人治病时,将病人安置在静室思过,然后由宗教人员为其祷告,办法就是将病人的姓名和忏悔词写在三封书信上,一封放在山上;一封埋在土中;一封丢进水里,意思就是上天、入地、沉水,被称为“三官手书”。
如果病人的病情得到缓解,或者治愈,则成为“五斗米道”的功劳;如果无效,就是“不够虔诚”。治疗费用通常是五斗米,这大概就是“五斗米道”的名字的由来了。
通过这些宗教活动,张脩不仅积累大量钱粮用于后续发展(《蜀记》中记载,入“五斗米道”的费用不局限于五斗米,还有一些其他财物,但这种做法是张脩时期还是张鲁时期,小编无从得知),
还在汉中获得巨大的影响力和人望。这或许也是张鲁不得不沿袭“五斗米道”的原因。
“
遂增饰之
”
张鲁利用张脩的“五斗米道”治民,在原有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增添内容。张鲁在汉中增设“义舍”,中间放置“义米肉”,也就是无偿提供给人们的住宿饮食;同时张鲁利用宗教的影响力“导人向善”,比如教义中宣扬,如果有人多拿“义米肉”,“鬼道辄病之”;如果有人犯下过错,依靠修整道路就能够“赎罪”。除此之外,张鲁还有“春夏禁杀”、“犯法者,三原”的政策,相对来说比较宽仁。外面避难流离的人来到汉中,
对“五斗米道”“
不敢不奉
”,可见当时张鲁治下浓厚的宗教氛围和群众基础。
政教合一
张鲁治理汉中“不置长吏”,由宗教人员治理。在“五斗米道”的教阶制中,初来者为“鬼卒(或许是结合“三张”原本的“鬼道”)”;信奉程度较深以后,成为“祭酒”,这已经属于管理人员;管理的教众比较多的“祭酒”,则称为“治头大祭酒”。这样一来,
由张鲁——祭酒——鬼卒这种三级的统治制度基本形成。
兵败归曹
在建安二十年,曹操征讨张鲁。张鲁畏惧曹操的兵锋,本来想直接投降。张鲁的弟弟张卫不服,劝止张鲁,率领军队守卫阳平。曹军本来作战失利,打算后撤,结果前军没听到撤退的命令,在夜里迷路,稀里糊涂摸进张卫的军营。张卫部以为曹军已至,失去斗志,轻易被杀散。
阳平失守,张鲁又决定投降。功曹阎圃劝说他,直接投降会受到轻视,应该象征性地反抗一段时间。于是张鲁退走巴中,临行前封存宝库,当做留给曹操的见面礼。曹操果然明白善意,劝降张鲁。于是张鲁投降,归附朝廷。
小结
张鲁有祖父张道陵和父亲张衡积攒下的人望,成为益州牧刘焉的部下。他利用刘焉的“断北道”的决断,袭击同伴张脩,继承“五斗米道”来治理汉中。张鲁政令宽厚、为百姓提供住宿饮食,颇受汉中、巴郡人爱戴。曹操征讨汉中时,张鲁没有选择抵抗到底,果断投降,受到万户侯、五子均为列侯的待遇,并与曹操结成儿女亲家。总而言之,作为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张鲁可以说是善始善终,他的人生还是很圆满的。
参考文献:《后汉书》、《三国志》、《汉天师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