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士族和寒门:斗争暗流涌动,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2020-11-02 13:39:23 作者: 南朝士族和寒

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朝几百年的战乱、改革、斗争,氏族血源贵族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于是在西汉初期出现了“布衣卿相”的新局面。然后,送走了第一批贵族,第二批贵族立马粉墨登场了,他们就是长期盘踞上流的士族,也被称为“豪强地主”、“世家大族”、“衣冠门第”、“门阀”等。从两汉到魏晋,他们垄断着仕途,将中国一半的平民沦为了依附民。所谓“乌衣巷口夕阳斜”,士族也有最终衰落的一天。在南朝时期,士族“余威尚存”,但是已经不如魏晋时期的显赫。本文就介绍一下南朝时期士族地位的衰退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一,南朝士族遭遇的重大打击

魏晋时期,无疑是门阀政治的顶峰,他们以庄园为根基,以九品中正制为护身符,垄断着朝廷内外、地方上下的势权,所谓“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东晋时期,士族更是和皇权平起平坐,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不过到了东晋后期,士族终于遭到了第一次重大的打击。

399年,发生了东晋最大的农民起义——孙恩起义。这次起义基本发生在北方士族的聚居地——浙东,士族的庄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谢氏等士族的也遇难不少。而通过镇压这次起义,以寒门为基础的北府兵崛起,掌握了国家大权。从此开始,南朝的皇族均势寒门,皇权和士族的斗争也就演变为了寒门和士族的斗争。乌衣巷口的太阳开始驶过正午,开始下降。

士族生活

士族遭遇到的第二大重大打击是侯景之乱。548年,从北朝归顺而来的羯族将领侯景发动了叛乱,叛乱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对江南经济造成了重大的破坏,其中大量的士族也遭到杀害,陈寅恪说:“梁末之乱,为永嘉南渡后的一大结局。南朝士族在经过数百年腐化之后,于梁末被全部消灭。”侯景之乱中,大量的奴婢被释放,从此士族的庄园经济大为萧条。

二,南朝士族的余威尚存

总体而言,南朝的士族还是很强盛的。从经济上来说,孙恩起义失败后,浙东地区恢复了平静,士族庄园开始恢复起来。如谢混在东晋末为宰辅,有“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谢混去世后的10多年,到了刘宋元嘉年间,其家还有“资财巨万,园宅十余所”,会稽、吴兴、琅邪等地的谢氏庄园“奴僮犹有数百人”。南朝时期,谢氏还出现了谢灵运、谢脁等文化名人。

谢灵运

由于士族在地方拥有很强的经济、政治实力,南朝的皇族也不得不拉拢他们,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如此,他们就能够继续享受高贵的地位和权势。南朝在选官制度上规定“甲族以二十登仕,后门以过立试吏”,意思就是士族20岁就可以当官,而寒门必须到30岁才能取得当官的面试资格。

士族最初当官一般为秘书郎和著作佐郎,两者分别掌修国史和皇帝起居注的工作,工作清闲,地位重要,又能够接近皇帝,是士族攀升的最好阶梯。南朝的士族能够依靠这个特权,“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如琅邪的王僧达“自负才地,三年间便望宰相”。由于士族的地位尚在,他们对寒门的歧视也没有消除,即使许多寒门已经上升为贵戚近臣。因此南朝两大阶层交流比较少,所谓“士庶天隔”。

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南朝的士族们十分重视门阀地望,只有标榜地望才能将自己和寒门区分开来。如陈郡谢氏、琅琊王氏是士族,而其他地方谢氏、王氏则不是。因为重视地望,由此兴起了谱牒百世之学,研究家族的传承成为了社会重要的学问。如南朝编撰的《百家谱》,成为了官方审核、考察人才的依据。

南北朝时期的世家大族,一直到唐朝还是社会的上层。因此,可以说他们“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