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像杨广这样演技如此上佳的太子毕竟是少数,但当太子和当皇帝时的政见、好恶和言行等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却是极为普遍的。限于篇幅所限,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但不管是本色演出还是坑爹表演,历史上最终能够顺利“毕业”的太子们,基本上都能称得上是好太子,起码在自己皇帝老爹的眼里是个“好太子”,否则根本就不可能有机会即位。事实上,在我随便统计了一下的两汉(含新莽)、两晋、隋、唐(含武周)、两宋、元、明、清这几个王朝曾出现过的100位太子中,“好太子”也仅有68人,剩下的除了早夭或病亡的15人外,统统都是没坑好爹的“坏太子”,下场自然极其悲惨。
朱高炽做太子时的“逆子”表现,恰恰是他得以自保的主要原因。
“好太子”才能当上皇帝,那么“坏太子”就毫无希望了吗?显然不是这样,毕竟万事总有例外,明仁宗朱高炽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朱高炽的太子生涯漫长且曲折——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被册立为太子,到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登基为帝,他足足当了21年的太子。而且在此期间朱高炽几乎天天、处处跟老爹朱棣顶牛作对,在这种情况下他不但顽强保住了太子的位置,最终还能高高兴兴的当了10个月的皇帝,简直堪称是个奇迹。
为啥说是奇迹?21年的太子生涯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王朝史上并不稀罕,但事实上那些能在太子的位置上坐了20年以上的家伙们基本都没啥好下场。尤其是再摊上个强势的老爹,比如玄烨、刘彻、李隆基啥的,给这帮六亲不认的皇帝当太子,还不如直接抹了脖子比较痛快。
与之相比,明成祖朱棣在霸道和狠辣上不遑多让,更要命的是相较于胤礽、刘据和李瑛之流,朱高炽更像个十足的“逆子”——这样的太子能在21年的漫长时光里始终活蹦乱跳,既没被废也没被弄死,最终还接了老爹的班,这要不是奇迹的话,人间还有奇迹吗?
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当时大明朝的局势,就能发现这个所谓的奇迹,其实也没那么多玄妙。
明太祖朱元璋生下了一大票儿子,而且还早早给他们定下了规矩——太子是嫡长子朱标的,哪怕是朱标早死也轮不到其他兄弟接班,而是由其最年长的儿子朱允炆接任皇太孙(为啥不选朱标的嫡次子朱允熥,我也搞不懂)。所以皇位压根就跟朱棣没有半毛钱的关系,逼得这位朱老四只好打着“靖难”的旗号从自己的大侄子手里抢。
因此朱棣“得位不正”这一条基本上已经被盖章定论了,他自己心里很清楚,也很有危机感。因此朱棣在位的20多年中始终在不停地折腾,无论是削藩、大举征伐、下西洋、迁都北京、修《永乐大典》还是加强特务政治,其实都是在努力树立和巩固自己的正统地位、维护自己的统治基础。
其实这也不奇怪,基本上所有“得位不正”的、尤其是那些还非常有能力和作为的皇帝,都会有极强的权力欲和猜疑心。比如唐太宗李世民,这位首开了干涉起居注和史官修史这一恶例的贞观大帝,就是整天疑神疑鬼的觉得人人都在说他的坏话,非得亲眼看看才放心。
朱棣在像李世民那样全心全力打造出一个“盛世”,以证明自己无愧于那张龙椅。同时对于反对者也毫不客气,杀的杀、抓抓,至于那些曾手握重兵的“塞王”(即镇守边塞的藩王)兄弟也统统被他内迁当起了太平王爷,再也没了向他们的四哥学习发动“靖难”的机会。
这样一来,整个大明朝还能对朱棣手中的权力造成威胁的,似乎就剩下了那个“逆子”朱高炽了吧?
朱棣的儿子不多,除了早夭的朱高爔以外,剩下的只有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对于朱棣来说,这仨儿子能力都不差,接他的班都不是问题,关键在于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