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40岁之前,读懂这3大人生哲理,成功将如约而至

2020-11-05 16:51:59 作者: 王阳明:40

相反,若是资助比较心怀仇恨,不仅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时间一长或许会失去许多乐趣,招来许多仇恨。王阳明就曾经以他宽广的心胸放了造反的宁王,也没有计较正德皇帝对他不公平的待遇。

正德十四年,宁王佣兵叛乱震惊了朝野,原本打算去福建的王阳明知道消息后,马上带着人马来到吉安,开始在各地征集兵马,打算与宁王抗争到底。但宁王守着城池,手中军队数量也不是自己能对付了的硬拼不行就只能智取了。

王阳明在各处张贴征兵保门,并制造了一系列假象,就是为了迷惑宁王,让他认为自己人数众多而不敢轻易兵发南京。果然宁王担心自己不敌,没有轻易出兵,而是死守南昌。

但时间一长,知道自己上当的宁王急不可耐地兵发南京。没有想到的是,他前脚刚一走,后脚王阳明就用计策攻下了南昌,心神慌乱之下的宁王在回防南京时被捕。

按理说平定这种叛乱应该是越快越好,以防迟则生乱,可生性顽劣的正德皇帝却因为王阳明提前将宁王抓获,自己没有了表现机会,从而要求王阳明放了宁王,好再让自己抓一次。

无奈之下,王阳明只能将宁王放了,由正德皇帝亲自抓获。但是,再次抓到宁王后,正德皇帝却没有对王阳明进行任何封赏,反而将功劳算到了自己头上。此时的王阳明已经不再像之前的愣头青那样凡事争个高低,而是豁达地接受了这个结果,并继续完成自己接下来的工作,直到下一任皇帝上任时,王阳明平反的功劳才被封赏。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中的重要哲理,"知"指的是内在的认知、良心、良知,"行"指的是实际行动。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实际行动与内在的良知有着重大的关系。

王阳明当知县时曾经抓住了一个盗贼,这个盗贼一副任杀任剐悉听尊便的样子,就是不认罪。王阳明用知行合一的道理先让他脱下自己的衣服,盗贼照做了,又让他脱下自己的内衣,盗贼也照做了,但让他脱下自己的内裤时,盗贼却怎么都不同意。

于是王阳明对盗贼说,他这种行为就是还有廉耻之心的表现。这一系列操作下来,盗贼十分干脆的认罪了。这件事情就是知行合一很好的体现,王阳明将盗贼的羞耻之心利用到行动中来,让他自己认罪伏法。

我们在现实中也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认知,保持自己的良知,同时用不断提升的认知指导我们自己的实际行动。

戒骄戒躁,保持宁静

在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十分重要,就像王阳明被贬龙场依旧每日参禅悟道一样,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环境中,都应该首先保持自己头脑的清醒,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气馁,以一颗平静的心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周围的人和事,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中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