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图画里唐朝的意外秘密

2020-11-06 12:50:26 作者: 隐藏在图画里

因此,这桩和亲的意义尤为重大,双方都特别重视。而我们刚开始看到的这幅画面,就是记录了松赞干布派禄东赞来迎亲,由唐太宗接见的场景。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画面上的情节和场景不仅与真实史料不符,而且它从头到尾都显露着“随意”两个字,甚至还有一丝挑衅的意味。而我们能想到的正常情况下画中布置的环境,排场应该是这样的:

永乐宫壁画唐

但看现在这画面的场景,什么也没有。并且配备的人员也很随意。在接见这么重要的使臣,既没有官员,小太监,仪仗等等,也没有隆重的场景布置,仅仅配了9个小宫女,还是专门伺候皇上睡觉的小宫女,专门抬轿子,拿扇子。这群人专属于“尚寝部”,在唐朝属于五品女官。这场景,就像是双方不小心在御花园的小湖边,不小心邂逅了彼此。多么随意,一目了然。再看看这衣冠。禄东赞穿得还挺讲(可)究(爱),缀满了小动物的民族服饰。

但是唐太宗相反却显得太随意。头上戴的,这叫做幞(fú)头——一种包裹头部的纱罗软巾。通常为青黑色,因此也叫“乌纱帽”。这圆领大黄袍乃是唐太宗的“常服”,主要是唐太宗娱乐休闲时的穿戴。

而国家君主正式的礼服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另一幅作品《历代帝王图》。

这自带流苏的帽子,叫做冕旒(miǎn liú),必须有12根,上面串的都是玉珠,专门用于参加祭祀、典礼等重要场合所戴的冠,是帝王的象征。

冕旒(miǎn liú),

画中皇帝穿的黑色套装,叫做“冕服”。这上头连纹样都绣得极为讲究,一定要有“十二章纹”。 玄衣八章,日、月、龙在肩,星辰、山在背,火、华虫、宗彝在袖;裳四章,织藻、粉米、黼、黻各二。

十二章纹

然而,这里画中的唐太宗并没有按照国家标准的礼制,而是穿了比较普通的常服。这不合礼仪的做法,也是有意为之的。再看画中人物大小比例。

根据人物的重要次序,比较显眼的自然是唐太宗,第二‘大’的人物应该是禄东赞,但他却被画得又小又干瘪。

不过,比较意味深长的是人物表情。画中的唐太宗,坐在步撵上,嘴微微上扬,一脸得瑟,霸气侧漏,有一种帝王般的自信。

而禄东赞和身后的翻译官,却显得落后了很多。尤其是禄东赞,眉眼中却隐隐有种不安,似乎要见到天子了特别紧张。从场合、衣着,到人物人物,无处不在体现着一种随意、不重视,人物表情上,更是直接地体现了唐太宗对这桩和亲的嫌弃。“既然不能明着收拾,就画幅千古名画记下你们的穷酸样儿。”

虽然这幅画不是现代技术的照片,表面看起来与历史真相不同,却能很好地画下了人物的情绪、心理状态,完美记录了唐朝面对这次和亲的态度。

关于这幅画,历史上有种种的猜测,有的说“画的风格不像阎立本的作品”;“画得不符合事实”...这其中比较大的问题在于:可能人们都会在潜意识里认为,作为宫廷画师的阎立本,他的画应该像现实社会的图像版一样,负责准确记录皇上每日的政治要务。但其实,绘画应该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艺术家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和态度,然后用画笔下的角色,来把这种情绪传达出来。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面对一幅艺术作品时,多给它一点时间,说不定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