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从杜甫的描写中,我们都能感受到那种血气冲天的悲伤感,就更不要说当时处于乱世之中的作者本人了。可以说,安史之乱的出现,彻底打断了杜甫的人生走向。
之后,杜甫经历了被朝廷厌弃、接着被贬官的人生路。然而,令人感慨的是,尽管当时杜甫已经被贬谪,但是他本人依旧对朝廷充满了信心。后来,经久漂泊的杜甫逐渐在闲适生活中体会到了久违的乐趣: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但是呢,他心中依旧牵挂着家国大事,他的诗词作品中依旧有着不可磨灭的豪气冲劲儿。而杜甫的这种经历,其实某种程度上和辛弃疾的个人经历是有极大相似之处的。因此,辛弃疾把杜甫当成了自己的知己,借用杜甫的诗词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辛弃疾曾借用杜甫的《洗兵马》,表现了自己对收复失地的期许: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但也用“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展示了自己对生活的无奈,而这,和杜甫的“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更别说,辛弃疾和杜甫一样,都经历过了丧子的悲痛。因此,在很多时候,辛弃疾比旁人更能体会杜甫的感受:汝方游浩荡,万里挟雄铁。这里就借用了杜甫对白鸥的描写,表达的是辛弃疾对于幼子逝去的怀念。
可以说,杜甫的豪情、失意和淡泊世事,同样在辛弃疾的诗词中得到了再现。辛弃疾对于杜甫的感情,那是一种穿透时空而引为知己的认同感。
透过几百年的时光,我们依旧会被这些诗词大家们的作品惊艳到,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就是诗词的传承。可以说,辛弃疾用自己的笔墨,尽情表达了自己对于李白和杜甫的崇拜和接受,而我们则通过这些文字,领略到了一个时代的美感和悲痛。正可谓是:文字之美,在于其高洁如阳春白雪,又在于其平凡如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