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军打击匈奴,让原本强盛的匈奴由盛转率,最终在南北朝时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也正是由于卫青、霍去病对匈奴的致命打击,让我们今天想起匈奴的时候,基本上想到的就是这三人,但其实我们与匈奴的对抗时间非常久,这个过程中也涌现出了很多对抗匈奴的英雄人物,远不止卫青、霍去病二人,比如说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
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国在战国前期非常强盛,第六位国君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让赵国国力大进,让秦国吃了好几次大亏。赵武灵王本人还曾装作外交使者,亲自去秦国面见秦王,判断秦王确实厉害,但不是自己的对手,雄心勃勃地制定了从北方的楼烦、林胡等地进攻秦国的计划。
然而赵武灵王英年早逝,继位国君没有他那般手段,国力渐渐衰落,不说进攻秦国,连守住土地都是问题。赵国北方本与楼烦、林胡交界,在楼烦、林胡被赵武灵王赶跑以后,就直接与匈奴交界。匈奴趁着华夏七国对峙的机会,雄心勃勃想要入主中原,首当其冲的就是赵国。
匈奴士兵善于骑射,军力相当强悍,给赵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赵王便任命李牧去到北部边境驻守,以防备匈奴。李牧到边境后严命赵军不得主动出战,只是修建工事,每天杀牛宰猪,给士兵们吃好的,让士兵们在营地里好好训练,同时训练大批情报人员深入塞外,一旦匈奴军到,就退入营寨城堡。
这样一来,匈奴大军到了也无法对赵军造成什么伤害,因为他们攻不破赵国坚固的城防,要知道古代攻城比守城难太多了,尤其是对没什么攻城装备的匈奴来说,而且也无法抢掠人口、粮食、牲畜等,因为李牧的情报工作做得极为出色,在匈奴大军出动时就将人口粮食都撤回到了营寨城堡中。
这样过了好几年,赵国北方边境没什么损失,但是赵王以及大臣们都认为李牧这个人胆子小,不敢与匈奴交战,于是赵王就将李牧给撤职了,换人替了他的主帅之位。此后一年里,匈奴大军一来,赵军就立刻出城与之交战,结果损失惨重,边境上也无法种地放羊,还不如李牧在的时候。
赵王于是又请李牧出山,李牧到达北方边境后继续不与匈奴交战,匈奴人纷纷认为不敢与自己交战的赵人胆怯,有了轻视之心。整天训练且伙食丰富的赵军士兵们,则纷纷嗷嗷叫着要与匈奴一决生死,以证明自己并不是只会吃的饭桶,在将士们多次请战以后,李牧认为决战时机已经成熟。
在赵悼襄王元年,李牧精心选了20万大军,其中骑兵1.3万人,骁勇步兵5万人,弓弩兵10万人,以及1300辆战车,加强战前训练,在一切已经准备好以后,李牧就开始了与匈奴的决战,而且他不是直接带着士兵们去大漠上找匈奴军对决,而是让匈奴军来到自己的营地中送死。
李牧先是派出了大量的牧人去野外放牧,匈奴派出小股骑兵进行试探性攻击,李牧派赵军先锋部队应击,交战没多久就佯装失败撤退,大批的人口牲畜任匈奴去掠夺。憋了好多年的匈奴单于得到赵军出战且“溃败”的消息,大喜过望,亲自率领十万骑兵来追剿赵军,深入赵军营寨。
骑兵与步兵的战斗力截然不同,当成建制的骑兵发起冲锋时,步兵往往很难挡住,这也是当年赵军与匈奴交战时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特点,李牧在面对匈奴骑兵时,首先推出了制作精良的战车,让匈奴骑兵的速度瞬间停滞下来,没有了速度的骑兵威胁大大降低。
战车上的弓弩兵轮番进行远程攻击,失去机动性的匈奴大军损失惨重,士气也大为衰落,这个时候位于战车两侧以及后面的骑兵以及精锐步兵,从两侧发动冲锋,将匈奴大军包围起来。原本认为赵军胆小不敢与自己交战的匈奴士兵,在见到战车的瞬间就被打蒙了,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包围,基本失去战斗力,最终只有单于本人率少量精锐突围成功,从此再不敢侵扰赵国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