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有四十万大军,而蜀汉不足十万,诸葛亮为何还要坚持北伐?

2020-11-12 12:51:10 作者: 曹魏有四十万

三国时期全国人口就是七八百万,经历了汉末黄巾起义,群雄逐鹿,官渡决战,鏖战赤壁,而且三国时期还发生过大瘟疫,从汉末到西晋中间经历了将近一百年无休止的战争。蜀汉兵力一直在十万左右,有些困难,邓艾入蜀之后蜀中百姓就是九十万,相当于九个百姓养一个兵,这在古代基本上,就养不起了。

蜀汉拿下了陇右,就可以缓解蜀汉人口不足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东吴兵力在二十万左右,人口在一百四十万到两百万之间,曹魏坐拥中原,陇右等人口丰富的地区,总人口五百万到六百万之间,南线及中部地区兵力为四十万,北线地区保守估计三十万左右。

诸葛亮北伐出祁山是求稳,过子午谷是出奇制胜。子午谷太险,诸葛亮不敢走,最怕魏军有布防兵力。子午谷如果没有布防兵力,蜀汉大军通过之时才发现就来不及了,大军通过会有前锋打前站,占住要隘,保证大军顺利通过,而魏军来不及夺回要隘进行布防,一旦蜀汉大军出了子午谷就一马平川,可以隔断陇右兵力与中央的联系,长安陇右之兵势必成了孤军,出子午谷的蜀汉大军东向威胁洛阳,西向就可以吃掉魏国陇右大军。

而出祁山稳是稳,即使打赢了,魏军还是有回旋的余地,蜀汉打输了大军也可以从容撤退,打成对对胡的概率比较高。出祁山,双方都有余地。而穿越了子午谷,双方只有决一死战,司马懿没有别的选择,投降诸葛亮,就空负了一生韬略。诸葛亮真出了子午谷,魏国真就是大险,夺了长安,控制陇右,蜀汉就该迁都长安,然后东进洛阳,历史就要改写了。用历史上的败战来讨论诸葛亮出子午谷不能成功,显然不正确。战场瞬息万变,谁能洞悉先机,掌握主动,谁也才能赢得胜利。

只可惜第一次北伐后曹魏就加强了陇西地区的防备,诸葛亮后面的几次出征更多的都是在平衡内部矛盾。到了姜维时期,曹魏一个地方军团的兵力都超过蜀汉的出动兵力了。历史上真正穷兵黩武的是姜维,诸葛亮是战略家,他即便北伐,也不会犯这种伤敌又伤已的错,诸葛亮五伐,姜维九伐中原,从次数上看就知道谁穷兵黩武了。而且,蜀地最出名的不是粮食,而是蜀锦,用蜀锦换粮食,可以弥补自己粮食不足的缺点,也可以减少百姓交粮的压力。

诸葛亮留给魏延的军令过于模糊,让他想打就打,不想打就掩护大军撤退。军令只是让费祎传达,造成魏延的疑心,再说当时断后最合适的是姜维,诸葛亮明知魏延和杨仪有毛病,还让杨仪领兵符,这就是故意让他俩闹起来。二三次北伐属于联合军事行动,基本算是半防守反击。结果一伐失街亭,四伐被后方打乱,五伐中途身死。诸葛亮实在是命不好,一伐五伐都是特别有希望的。

论政治能力,诸葛亮确实无人能比,论战略眼光,可以和曹操鲁肃齐名,论治国安民能力,辛亥革命之前第一人,这是诸葛亮的一百分的能力。论治军,军队团结一致,斗志昂扬,跟司马懿,周瑜,徐晃,乐进等旗鼓相当,仅次于关羽,张辽,陆逊,曹操。九十分没问题。论用兵,六十分,多谋少决,并不会随机应变。论用人,五十分,魏延和马谡的死都和他用人不当有直接的关系。诸葛亮已经算很完美了,三国时期无人匹敌,只有前期的曹操可以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