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失误一切白搭?为何战术上的成功无力扭转战略上的失误?

2020-11-13 10:28:13 作者: 战略失误一切

封常清、高仙芝死后,唐玄宗仍没有悔悟,命哥舒翰出潼关,主动向叛军挑战。哥舒翰深知必败无疑,但封常清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他进也是死,退也是死。没有办法,哥舒翰哭着带兵出了潼关,这其中还有奸臣杨国忠的功劳,因为杨国忠和哥舒翰有私仇。

如此这般,灵宝之战,唐军大败亏输,哥舒翰被俘,潼关失守,唐玄宗也不得不打包袱跑路。明明不能轻易出击,偏偏唐玄宗下令进攻,从一开始,这就是个致命的战略错误。哪怕高仙芝、哥舒翰的能力再强,也无济于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硬碰硬必定战败。

三、邯郸之战,秦国大败

公元前260年,白起所率领的秦军奋勇厮杀,在长平击溃了赵军,俘虏四十五万赵军士卒。为了以防不测,白起下令将这几十万赵军全部坑杀。

史料记载“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赵国为了避免灭国,马上派人去游说秦国宰相范雎,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赵国使者的唇枪舌剑下,范雎败下阵来。范雎忌讳白起功劳太大,在权力上会超过自己,于是同意和谈,赵国割让六城给秦国,战争暂停。

长平之战后,白起的计划是趁热打铁,直接灭掉赵国。可是范雎从中作梗,给了赵国喘息之机。仅仅十个月的时间,让赵国喘了一口气,等到秦国再次发兵攻赵,白起拒绝当这个主帅。

白起很清楚,他杀了这么多赵国人,那么邯郸的军民一定会同仇敌忾、奋起抵抗,所谓哀兵必胜,就是这个道理。不仅如此,秦国虽然在长平之战获胜,但秦军也是损失惨重,况且赵国还会联合魏、楚,此时再战,必败无疑。

白起不愧为一代名将,所有的一切都被他猜到了,近三年的邯郸之战,秦军无法取胜,反而在赵、魏、楚三国的夹击下,以大败告终,伤亡超过十万。秦昭襄王的战略从开战之前就是错的,即使秦军再强,这场战争也难以取胜。

战略决策,对战争的胜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战略失误就意味着失败降临。

参考资料:《史记·列传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