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的遗存,主要是相当于商时期的。其中的两个祭祀坑,则是相当于殷墟阶段的,这时期的蜀文化,已接受了大量商文化的影响。
譬如在青铜工艺方面,发掘有大量“商式戈与商式的罍和尊”,充分说明在造型艺术和青铜铸造工艺方面,具有高超水平的古代蜀人对商文化中青铜礼器的模仿。
三星堆的青铜立人
陶寺文化遗址
陶寺古城兴建与使用的时代为距今4300-4100年。该文化遗址位于山西襄汾县塔尔山脚下的陶寺乡,整个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已初步探明了遗址范围内的宫殿区、王陵区、贵族居住区、祭天及观象台礼制建筑区、手工业作坊区、普通居民区,表明陶寺已初步具备了国家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都城性质。
到了龙山文化末期,黄河流域许多氏族部落先后进入更大规模的军事联盟时期,并在4千年前,各自发展成为城邦制的军事酋长国。后经黄帝部落统一黄河流域各部落,组建巨大的部落联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
黄河流域诞生了夏文化和中国最早的朝代夏王朝,标志着这里率先进入文明时代。
大禹治水雕像
汉代石刻——轩辕黄帝像
二、这些规模巨大的史前古城(部落大邑),是如何被毁灭、抑或是遗弃的?
01 石峁古城被被遗弃,很大可能是因为天气变冷。
据考古研究,公元前2300 年石峁古城开始兴建,公元前1900 年前后被遗弃。
专家研究,石峁古城亦因为气候从湿润向干燥变冷的严峻挑战,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转折,不能在此发展到较为高级的国家文明阶段。居住在这里的―部分白狄族人和周人东徙或南迁,后来周人在渭水流域崛起并建立周王朝,有了以周人为主导的中原各古老部族的大融合暨华夏民族的形成,而辛苦历时三百年才建好的石峁古城由此被废弃。
兴许正是在废弃了一座塞上之城后,炎黄子孙在气候温暖、更适合生存的中原地区开始了新的旅程。
02 良渚文化衰落于史前的“大洪水”。
据考古发现,现存的数百处良渚文化遗址,其地层剖面都有一个明显的文化断层,说明它们消失于同一时期。在文化断层上面,留下了一层厚厚的淤泥堆积。
良渚文化后期,即距今4000年左右的这个时期,正是古文献中记录的尧舜禹时代的“邦国文明”向夏王朝的王国文明过渡时期。长江中下游等区域由于受到“史前大洪水”洪涝灾害的侵袭,良渚人构筑的巨大堤坝,最终也没有能够挽救他们的王国。
气候等环境的剧烈变化,使农业遭受严重打击,其文化也随之衰落。该区域的文明进程出现挫折,转而汇聚到以中原地区王朝为中心的文明一体化进程中。譬如在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发现良渚文化的玉器(玉琮)。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商代玉琮
三星堆出土的玉琮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
03 三星堆遗址中的古蜀国,很大可能是毁于战火。
公元前1250年,盘庚的侄子武丁即位。彼时与商王朝对峙的鬼夏王期已在成都平原立国350年左右。武丁在位时期,以能征善战的妻子妇好为将,发动了对鬼夏王朝(鬼方)的灭国战争。
“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三十四年,王师克鬼方,氐羌来宾(《竹书纪年》)。”
史书记载, 武丁和妇好大军先到达荆楚,扫清鬼夏王朝的外围势力后,最后攻入成都平原,灭掉鬼夏。甲骨卜辞记载“鬼方易”(鬼夏王朝埋掉国宝重器,余部远方逃避),这很可能就是三星堆文明突然消失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