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纳弟媳为妃、李治娶父亲的妃子、李隆基纳儿媳为贵妃,所用的套路都差不多,那就是徐徐图之。时间这种东西,就是容易冲淡一切,所以在当时,他们并没有被骂,准确的说应该是并没有遭到明面上的骂,至于心里骂不骂,谁又会在乎呢?当然后世肯定是有骂的,不过那已经不重要了。
实际上,武则天当初进宫是相当顺利的,649年,李世民去世,按照唐制,凡是没有生育过的妃子一律出家为尼,武则天当时是分配到了感业寺。苦熬了十二年的结果竟是要在感业寺了此余生,武则天是相当的不甘心。于是她又和高宗李治取得了联系,至于怎么取得联系的,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到了李世民的忌日,李治就选择了感业寺上香,然后两人执手相看泪眼,那场面真是让人动容,真情假意谁也说不清楚,但是武则天确实迫切想要抓住这次机会。
这一次见面之后,李治就开始思考怎么让武则天进宫,毕竟从伦理上来说,武则天是自己父亲的妃子,算是自己的庶母,而李治又不能悄悄地瞒着王皇后就把武则天接进宫。
就在这个时候,王皇后竟主动表示为皇帝分忧,建议把武则天接进宫。只要王皇后愿意,这件事就没有什么阻碍。武则天只是李世民的一个不受宠的才人,又没有什么利益上的牵扯,当时就算是李治的家事,朝臣们并没有心思去管这样一个女子进宫的。
而且王皇后将武则天接进宫之后并没有给予武则天任何名分,也就是只是一个宫女。王皇后的本意是让武则天成为自己手中的一颗棋子,来对付萧淑妃。当然,这颗棋子很听话,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萧淑妃失了宠。
但另一方面,武则天又迅速生下了长子李弘,这是王皇后始料未及的,更让王皇后没想到的是,自己和萧淑妃最终都被武则天斗垮。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655年,距离武则天进宫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了,这个时候的武则天正在为冲击后位做准备,这就已经不是家事了,而是国事,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朝臣们反对废王立武。
这个时候的他们心里估计很后悔当初没有劝谏李治不让武则天进宫吧?但是世上没有后悔药,事已至此,武则天都已经为李治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了(安定思公主成为武则天扳倒王皇后的最关键的工具),还能说什么呢?他们只能咬死了不松口,就是不同意立武则天为皇后。
但是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最终李治和武则天赢了。武则天成了皇后。
李治写的立后诏书很有意思,其中有一句是:“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宫壶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大体意思就是,李治在做太子的时候,李世民病重,李治衣不解带的服侍父亲,对于李世民的妃子都遵从基本的礼仪,从不敢多看一眼坏了纲常。李世民感动于儿子的孝心,就把武则天赏赐给了李治。
这就是李治对天下人的交代,至于你们信不信,那就是爱信不信。如果不信,那你敢揭穿吗?敢问问皇帝既然先帝已经把武则天赐给您了,为何还要让武则天在感业寺呆两年?李治很可能会说那是自己和武则天对李世民的一片孝心。所以大臣们才懒得质问呢,大家心里有数就行了。
李治娶武则天,说起来也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李唐皇室本来身体里就流淌着鲜卑族的血液,在婚姻观上本就比较开放,再说了,武则天并没有为李世民生儿育女,品级也不高,本身就没有什么关注度。谁也没想到,武则天进宫之后开了挂,一路过关斩将,竟在李治去世后登基为帝建立了武周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