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廓换回了一条命,在平定刘黑闼之后镇守幽州,与突厥作战获得大胜,李渊再一次给了王君廓特别大的赏赐,《旧唐书》记载:
“征入朝,赐以御马,令于殿庭乘之而出,复赐锦袍金带,还镇幽州。”
王君廓在幽州,但并不是幽州的老大,李渊在武德九年将庐江王李瑗派往幽州做大都督,特命骁勇善战的王君廓辅佐李瑗,两人最初的相处还是非常和谐的,李瑗很看重王君廓,也非常倚重王君廓,将其视为自己的心腹,并结了亲。
但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李瑗到幽州没多久,京城就变了天,李建成被杀,李世民成了李渊的合法继承人,而在关键时刻,在外面的宗室也都被召回去。李瑗在见到来通知他进京的通事舍人崔敦礼的时候慌了。
原来李瑗一直和李建成的关系比较好,是站在他那一边的,谁也没有想到李建成居然败了,这打了李瑗一个措手不及,他不知道京城等着他的是什么,在惊慌失措之下,李瑗就找王君廓商量对策。
而王君廓也已经知道了京城中的变化,正在发愁自己没有立功,不能在李世民面前混个好前程,等到李瑗找他出主意的时候,王君廓灵机一动,“欲因事陷之以为己功”,这不就是立功的最佳时机吗?他直接对李瑗说:
“京都有变,事未可知。大王国之懿亲,受委作镇,宁得拥兵数万而从一使召耶!……大王今去,能自保乎?”
说完两人抱在一起痛哭,哭够了以后李瑗决定起兵,将崔敦礼扣押了起来。
李瑗对王君廓很是信任,但是李瑗的部下对王君廓却不怎么相信,兵曹参军王利涉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李瑗的心腹之一,在得知李瑗的决定之后,为李瑗出了不少出主意,并建议李瑗委兵于王诜而除掉反复无常的王君廓。
李瑗在这件事上犹豫了,他对王君廓的信任已经很深了,不可能因为王利涉的一番话就杀了王君廓,但是他又觉得王利涉说的也有道理,就在他犹豫的档口,那边王君廓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决定先下手为强,他提前杀了王利涉,并拿着王利涉的头颅出来对幽州的士兵说:
“李瑗与王诜共反,禁锢敕使,擅追兵集。今王诜已斩,独李瑗在,无能为也。汝若从之,终亦族灭;从我取之,立得富贵。祸福如是,意欲何从?”
这些士兵效忠的并不是李瑗,而是天子,在听到王君廓的话之后自然不会和李瑗站在一起,反而都跟着王君廓一起讨伐李瑗。可怜李瑗对此还一无所知,等王君廓领兵将崔敦礼放了出来,李瑗才知道,仓促之间将自己的心腹部下聚集起来,但本就是胆小懦弱的李瑗又怎么会是王君廓的对手?
王君廓不过几句话,就让李瑗变成了孤家寡人,只能等到王君廓去取他的首级。王君廓并没有手下留情,直接杀了李瑗,将李瑗的头颅送往长安。远在长安的李世民并不知道王君廓竟然敢用宗室的头颅来做自己的垫脚石。
等到李瑗的头颅到了京城,刚刚登基的李世民给了王君廓很多的赏赐。王君廓因此官拜左领军大将军,并且兼任幽州都督,而且,王君廓得到食实封千三百户。
这在当时是很重的一个封赏,要知道在1300户这个档上,除了王君廓,就只有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和杜如晦,即便是李唐宗室李孝恭也只有1200户,由此可见李世民对王君廓的重视。
得到李世民重视的王君廓又重新回到幽州,成为幽州的老大,也恢复了他原本的强盗本性,骄横不遵法度,更不用说约束部下了,长史李玄道常常因此和他起冲突,但王君廓仗着自己才是幽州的老大,对李玄道的说教根本不放在心中,两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等到了627年,王君廓奉诏入京,李玄道知道后写了一封信,托王君廓带给从舅房玄龄,王君廓接过信来后,收拾了一番就进京了,但是走在路上的王君廓越想越不对,他很想知道李玄道给房玄龄的信中写了什么,是不是将自己在幽州的所作所为一并告诉了房玄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