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厚道的皇叔 孙权无法问鼎中原的真正原因

2020-11-15 23:18:26 作者: 不厚道的皇叔

刘备不同意孙权借道,孙权自然无法越过荆州进攻益州,东吴的西进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刘备这个邻居确实有点不太厚道。试想,赤壁之战前,如果孙权不收留对备,那么,曹操北撤后,孙权将成为占据荆州的唯一的政治力量。无论是取荆州还是伐益州,孙权都会游刃有余。

所以后来孙权深刻反思了当年的对刘政策。反思的内容在(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可以看到,孙权评价周瑜说: “(周瑜)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

意思是说,周瑜一生最大的失误是劝我收留刘备。

看来刘备之于孙权的危害,孙权后来是十分清楚的。

但刘备还做了一件孙权可能到死都不清楚的事就是劝孙权迁都,这件事直接影响到了东吴的国运。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东吴名臣张紘曾劝孙权汪都林陵,林陵就是后米的建业、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孙权觉得张紘说得有道理,但没有采纳。后来刘备 哲住江东、到过称陵。刘备观察了周围的地形后,也对孙权迁都,孙权被刘备说动了心,迁都秣陵,改名建业。

我们不禁要问,刘备也有算卦、测字、看阴阳宅的能耐吗?显然不是,刘备如果稍微有点半仙之体,他根本就不会穷困潦倒前半生。

那么刘备为什么要撺掇孙权迁都建业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自身利益。

如果说张紘劝孙权迁都是为了东吴的自身发展,那么刘备劝孙权迁都则是为了减轻自己东线上的军事压力。

要知道,一个国家首都的位置决定着它的地缘发展方向。彼得大帝将俄国首都迁至与瑞典只有一箭之隔的芬兰湾,就是为了阻止北欧强国瑞典势力的南下。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至临近边境的北平府,提出“天子守国门”的口号,也是为了有效防止蒙古势力的入侵。

刘备知道,东吴将都城设在公安或芜湖,自己在孙权的眼皮底下是不可能有太大发展的。为了摆脱东吴的压力,刘备故意用虚无缥缈的玄学引导孙权向东南发展,使东吴的统治中心远离长江中游,给自己势力的膨胀留下足够的空间。

孙权不明就理,听了刘备的忽悠真的迁都了。

孙权迁都后,刘备的目的达到了,孙权在地缘政治上的优势则损失殆尽。

以后东吴的对曹攻势基本上集中在了建业以北的徐州地区。虽然孙权一生组织了大小十数次的北伐,但其战果没有一次能和关羽从荆州出发的北伐战果相提并论。关羽在襄樊战役中曾经威震华夏,把曹操打得闻风丧胆。

孙权失利的原因,就是因为放弃了长江中游,将战略重点放在长江下游,使东吴自身兵力特点和所处环境之间出现了严重错位。

在江准平原上,面对曹魏骑兵,东吴以步兵为主的部队的机动性不足等特点就会暴露无遗。东吴在短时期内或许可以向北占领一部分土地,但曹魏一次大的包抄迂回式反击,就会让东吴费尽心机所得到的地盘顷刻间化为乌有。

值得深思的是,孙权迁都建业后,不但在对曹战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而且开创了以建业为政治中心的短命朝代的先河。东吴以后,东晋、宋、齐、梁、陈、南明、近代的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都曾建都于此,前后8个政权无论其兴起时如何生机蓬勃,但历时最长的不过几十年的光景,南京简直成了短命王朝的代名词。

其实,历史的宿命与南京特殊的地理环境是不无关系的。

南京北部除一条长江外,其他方向再无要隘,无战略纵深可言,北方之敌如在任意一点渡过长江,建业即成囊中之物。

两千多年前,孙权肯定没有想到,他的一个迁都决定会对后世产生如此久远的影响。两千多年后,我们才知道,是个不太厚道的邻居让孙权吃了暗亏,贤明一世的东吴大帝竟永远因此失去了称霸天下的机会。

孙权迁都几十年后,当他的后人孙皓以“归命侯”的身份去洛阳述职的时候,东吴大帝的英雄故事也就成了一一个美丽的传说, 永远停留在人们记忆中了。对于孙权所开创的宏大基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