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出潼关,李世民出井泾关,朱元璋北伐,谁能笑到最后?

2020-11-16 16:52:52 作者: 秦始皇出潼关

帝制时代2000余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众多“千古一帝”,他们成为舞台主角,傲视群雄,登上九五之尊。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各路诸侯,第一次将华夏大地统一”。汉武帝,“北伐匈奴,横扫草原部落,天下知道何为汉人。”李世民,“乱世出英雄,横扫各路起义军,震慑北方草原,被誉为天可汗。”宋太祖赵匡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霸气外露。朱元璋,“开局一个破碗,建立最刚强的大明帝国”,怎一个猛字了得。

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都是时代宠儿。其中,秦始皇、李世民、朱元璋影响力最大。那么,假设处在同一时代,秦始皇出潼关,李世民出井泾关,朱元璋北伐,三者在中原决战,谁能笑到最后?

三方领地及其经济实力

考虑到同一时代,秦始皇、李世民、朱元璋自然不可能占领全国,而是要有各自基地。秦始皇,主要基地是关中、四川盆地。战略地位上看,关中可以依靠函谷关、潼关、武关、散关之险;四川盆地有剑阁、巫峡之险要。经济实力方面,关中与四川都是平原地带居多,物产丰富,兵精粮足,可以撑起持久战。

李世民,以晋阳(太原)为中心,盘踞山西省。从战略地位上看,山西一样可以依靠潼关,抵挡来自关中威胁,李世民军团势必与秦始皇长期对峙,此处双方都可以利用。与河北靠近一面,李世民有井泾关,既是进入中原要隘,也是抵御对方入侵之要塞。经济实力,古代煤炭利用率不高,山西又不是产粮区,情况堪忧。

朱元璋,以南京中心,战略东南及其长江中游,基地十分广阔。战略地位,朱元璋能依靠的是长江、淮河防线,阻止北方军团南下;守住荆州、襄阳,阻止秦始皇军队从西北、西面偷袭。经济实力,东南财税重地,不缺钱粮,也不缺武器。

三位雄主之集团实力:将帅、兵力大对比

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战争三要素,人和才是最关键。战略地位,秦始皇优势明显,朱元璋最差;经济实力,李世民最差,朱元璋最有优势。那么,三者集团将帅、士兵之战斗力、战斗意志如何呢?

秦始皇集团,名将有王翦、蒙恬、王贲、李信、李由、王离、章邯,都是一流名将序列。其中,王翦擅长大军团作战,曾指挥60万大军灭楚;蒙恬擅长大军团作战外,更擅长奔袭战,领兵30万吊打匈奴。秦军士兵,弓弩兵、步兵团,都非常厉害;雍州、凉州兵马,骑兵为主,是突击力量。

李世民集团,名将序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绝大多数都是名将,各类将才都有,阵容豪华。唐军士兵,“杀手锏”就是赫赫有名的陌刀队,“如墙推进,人马俱碎”,是步兵克制骑兵之典范。

朱元璋集团,明初超级名将一大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冯胜、沐英、郭英、蓝玉、汤和,一抓一大把。明军士兵,前期骑兵可在野战中将蒙古铁骑吊打,而蒙古铁骑则差点“打穿地球”,让欧洲的重装骑兵颤抖。

三方出兵,中原长期拉锯战

秦始皇、李世民、朱元璋实力强大,雄心勃勃,决战中原不可避免。李世民实力最弱,为求得生存,只能扩充基地,寻找“生存空间”。李世民将目光投向南方朱元璋集团,率军出井泾,攻打河北。朱元璋为给淮河防线建立缓冲带,让徐达率兵挺进河北,与唐军主帅李靖交战,不分胜负。

徐达挺进河北,明军与唐军激烈厮杀,秦始皇则让王翦出兵潼关,偷袭李世民大后方,威胁晋阳安全。如此,李世民被迫与朱元璋议和,然后调兵回防晋阳,与秦军交战。朱元璋夺取河北广大地区后,与李世民“和解”;徐达率兵返回,李靖撤退,明军、唐军暂时罢兵。

秦军偷袭晋阳,唐军被迫回援,狼狈不堪。王翦、李靖都是一样水平,所有战略战术与谋略,都派不上用场。李靖是守卫一方,优势明显,王翦得不到好处,只好撤兵回关中,休养生息。经此一战,李世民占据河北小块地方,但元气大伤,短期内无力发动战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