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men(汉译许门或海门,旧译许墨奈俄斯),古罗马的婚姻之神,是一位戴着鲜花项圈、手执火炬的英俊少年,“他拍击着雪白的翅膀,往往飞在迎亲队伍的前头。他手中的婚礼火炬烧得通亮。在婚礼进行的时候,载歌载舞的姑娘们请来许墨奈俄斯,请求他为年轻人的婚姻祝福,使他们生活欢乐”(引自尼·库恩《希腊神话》),又是哪里来的色情含义?
桃的拉丁学名是Amygdalus persica。Amygdalus是杏仁的意思,桃和杏仁同属蔷薇科;persica则是波斯之意。这个拉丁学名的意思是“波斯杏仁”。美国东方学家劳费尔在《中国伊朗编》一书中描述了桃由中国传至欧洲的路线:“(桃)或许是绸缎商人带去的,首先带到伊朗(公元前二百年或一百年),从那里再到亚美尼亚、希腊和罗马(公元第一世纪)。”因为是通过伊朗传入的,欧洲人误以为桃的原产地就是伊朗,因此才以“波斯”命名。这是东西方的物产交流史上常常发生的有趣事例。
印度是中国的近邻,桃其实最先传到了印度。唐代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四“至那仆底国”一条中记载了一则有趣的故事:“昔迦腻色迦王之御宇也,声振邻国,威被殊俗,河西蕃维畏威送质。迦腻色迦王既得质子,赏遇隆厚,三时易馆,四兵警卫。此国则质子冬所居也,故曰至那仆底,质子所居因为国号。此境已往洎诸印度,土无梨、桃,质子所植,因谓桃曰至那你,梨曰至那罗阇弗呾逻。故此国人深敬东土,更相指告,语:‘是我先王本国人也。’”
俄罗斯画家康斯坦丁·马格夫斯基笔下的维纳斯。
迦腻色迦王(公元78—102)是古印度贵霜帝国的第三任国王,他在位期间,国势强盛,向东扩张到葱岭地区以东。此时中国正处于东汉时期,黄河以西的部族(即“河西蕃维”;也有说是指疏勒国,即今新疆喀什)慑于迦腻色迦王的威势,遂献上人质。迦腻色迦王对这位人质的待遇非常优厚,把他冬天所居之处命名为“至那仆底”,《大唐西域记》原注:“唐言汉封。”“至那”即“支那”,梵语cīna,是佛教经典对中国的称谓。“至那仆底”意为“中国之地”,在今天印度的旁遮普省东部。质子所栽种的桃被称为“至那你”,意为“中国果”,《大唐西域记》原注:“唐言汉持来。”质子所栽种的梨被称为“至那罗阇弗呾逻”,意为“中国王子”,《大唐西域记》原注:“唐言汉王子。”
劳费尔在《中国伊朗编》一书中令人信服地对玄奘的记载作了一个总结:“这些名字现在还流行。玄奘在公元630年记述的五百年前发生的故事,虽是他在印度无意听到的口头传说,但是他这人是确实可靠的,已久经考验……我之所以接受玄奘的记载,有着两个原因:从植物学观点来看,桃树不是印度土生的,在印度只有栽培的桃树;而且生长得不茂盛,果实质量不高,而且味酸。这树也没有古梵语的名字,它在印度民间传说里也不像在中国那么重要。此外,关于它移植到印度的时代,那是和它移植到西亚细亚的时代相同。”
《大唐西域记》卷一又记载这位质子夏天居住在迦毕试国,专门为他所建的伽蓝(寺院)的屋壁上“图画质子容貌,服饰颇同东夏,其后得还本国,心存故居,虽阻山川,不替供养”。
这就是桃树传入印度的始末。如上所述,印度称桃为“中国果”,而欧洲却称作“波斯果”,实在是太有趣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