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和杨炯在小时候都算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是神童般的存在,但相比较而言,王勃更加恃才傲物,仗着自己的文才好,对当时文坛上的人都比较轻视,当然也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惧虎,年轻气盛,总之,王勃不怎么受人待见,甚至被人排挤,他本身的经历就很能说明问题。
王勃年纪轻轻就对入仕很积极,后来成为沛王府修撰,在得到了沛王李贤的欢心之后,他似乎就有些得意忘形,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在李贤和李显斗鸡的时候,竟然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
不管他的出发点是什么,但檄文在古代向来是比较严肃的,政治意味很明显的一种讨伐、批判性质的文章,也因此,唐高宗知道后很生气,将王勃逐出了沛王府。
等到后来王勃做了虢州参军,又犯了事,他先是藏匿了一名犯了罪的官奴曹达,后来又怕东窗事发害了自己,于是私自将曹达给杀了,这自然是死罪,如果不是遇到大赦,他估计已经因此被处死了。
这件事虽有被陷害的嫌疑,但也说明王勃在官场上确实不咋地,他因为不会做人,确实惹了不少人,文坛上、官场上,他得罪的人估计是不少的。
王勃的结局也是一个悲剧,前面说卢照邻被病痛折磨的跳水而亡,而王勃的死也与水有关系,他去交趾看望自己的父亲,结果在返程的海上遇到大风,以至于溺水而亡。
正是因为王勃这个人在文坛上、官场上的这一系列表现,让杨炯更加看不上他,所以才说“耻于王后”。
当然,不管初唐四杰如何排名,到了今天,最有名的还是王勃,其次是骆宾王,要知道《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咏鹅》、《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可是出名的很啊。至于卢照邻和杨炯,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是比较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