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皮囊千遍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有才有貌又有趣的徐惠,掳获了唐太宗的心。
她从后宫中脱颖而出,恩宠日盛。
唐太宗对她宠爱有加,晋升她为充容,还擢升她父亲为水部员外郎。
按唐制,皇后之下,有四妃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才人,属世妇。充容,是九嫔之一。
对家世不够显赫,入宫不算久的徐惠来说,已经是很显耀的位置。
李世民
依仗皇上的喜爱,她大可以尽情享受这奢华的生活。
可她没有,大多数时候仍把心思放在读书写诗上,从文字中感受乐趣。
她的诗文富丽华美,为文挥笔而成,才学更加卓绝。
全唐诗中,收录有徐惠的5首诗。
其中的《赋得北方有佳人》,既写出了“少女情怀总如诗”的浪漫,也写出佳人遗世而独立的美好:
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
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
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
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
诗的第一句既是夸赞佳人,又像是自表心迹。
而徐惠不也正是一位佳人吗?
她与世无争,于落寞时不见颓废萎靡,在繁华处亦能坚守本心。
有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岁月从不败美人。
徐惠有着超越年龄的稳重,即使成为唐太宗的宠妃之后,她依旧低调如初,清醒自知。
她的美,不在皮,在骨。
黄泉路上生死随
虽身处后宫,但徐惠见识匪浅,熟读经史的她心系社稷,不忘忧国忧民。
晚年时期的唐太宗东征西讨,多次向外邦发起战争。
而且还大兴土木,建造奢华的宫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百姓因此怨声载道。
长孙皇后故去已久,魏征等诤臣也已经不在了,朝堂上也缺乏“犯颜直谏”能说服唐太宗的人。
这时,徐惠挺身而出,写下《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呈给唐太宗,表达自己的看法。
她言辞恳切,句句发自肺腑,用心良苦地劝谏唐太宗:
“捐有尽之农,趋无穷之壑;图未获之众,丧已成之军。
故地广者,非常安之术也;人劳者,为易乱之符也。”
关于战争,她指出现在大军四处征伐,老百姓的粮食都用于打仗作战,民心甚苦。
土地广阔,并非长治久安之术;人民劳累,才是易生祸乱的根源。
关于修造宫殿,她认为翠微、玉华等宫殿,虽说因山借水,并非没有筑构之苦,而工力之费和雇取人,不能说没有烦扰之弊。
奇技淫巧是丧乱国家的斧斤,珠宝玉器为迷乱身心的毒药。
骄奢淫逸,不能不加以遏制。
她善意提醒唐太宗:“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
唐太宗看完后,认为徐惠说得十分在理,从善如流,还重赏了徐惠。
徐惠的《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被记载在《资治通鉴》、《新唐书》等正史中,堪称唐太宗的“贤内助”。
唐太宗中年丧妻,女儿早逝,儿子不省心。
可以说,是徐惠,给他的后半生增添了一抹亮色。
她才情非凡,温婉知性,如一朵温柔的解语花。
大是大非上,她又敢逆鳞而起,像一朵带刺的玫瑰。
她对上不迎合奉承,对内不委屈自己,活得独立而通透。
只是徐惠看似清冷的外表下,却有一颗最炙热的心。
与唐太宗相依相伴多年,她早已付出了她的全部真心,憧憬着两人白头偕老。
可惜,生死无常。
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
徐惠悲伤过度,重病不起。
可她坚决不肯服药,只道:“先帝待我恩深情重,我只希望能追随先帝于地下,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伤心难解时,她就写诗来抒解对唐太宗的思念。
心无生念的徐惠,缠绵病榻一年之后追随唐太宗而去,死时年仅二十四岁。
唐高宗李治赐谥号为“贤妃”,将其葬入昭陵,永远地陪伴在唐太宗身边。
徐惠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活出了一个女人最美的模样。
内心丰盈、人格独立。
腹中有学识,心中有主见,灵魂有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