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几分真来几分假

2020-11-23 08:55:33 作者: 真真假假,虚

原标题: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几分真来几分假

关羽是三国时期威名赫赫的将领,《三国志·蜀书》中为其列传。三国以后,几乎历代帝王都对关羽的忠义之气非常赞赏,并大加封赠,以至于封其为神。历来文人如胡应麟、章学诚、黄摩西等,说过“关羽独为妇孺所称,则小说标榜之力”,一语道破小说中关羽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影响。

《三国志·蜀书》中,关羽早年即跟随刘备,并得到刘备的重用,“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之袭杀徐州刺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居小沛。”刘备对他是非常器重和信任的。下邳城关羽被俘,他不忘故主刘备,在完成了自己对曹操的诺言,即“当立效以报曹公”,为曹操斩了颜良、文丑,解了白马之围后,便慨然离去,“曹公义之。”刘备取得荆州后,又去西取西川,便“拜羽董督荆州事”,委之以重任。他在荆州,听说马超来降,便欲入川与之比武,被诸葛亮用书信婉言劝止。刘备称帝后,即封“羽为前将军、假节。”樊城一战,他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锋”。孙权为其子求关羽之女,关羽辱骂其使。于是孙权派人偷袭荆州,斩了关羽,将其首级送与曹操。陈寿对关羽的评价是:“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陈寿对他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

罗贯中在创作中,能够把握住历史上关羽的内在性格,将历史上的事迹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描绘成一个又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塑造出关羽这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首先,《三国演义》把关羽塑造成一员虎将、万人敌。小说中写他斩颜良、诛文丑、杀车胄;樊水一役,又巧施机谋,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连一向以镇定自居的曹操也欲移都以避之。这些故事都于史有载,小说不过用了各种艺术手法,充分表现关羽的武勇神威。为表现其武勇神威,作者亦采取“偷梁换柱”的艺术手法,将历史上别人的事情也移置到他名下。最著名的莫如“温酒斩华雄”。历史上本为孙坚所为,而小说改为由关羽斩之。小说渲染烘托了紧张的气氛:华雄连斩几员骁将,“诸侯尽皆失色”,这时关羽出场了,“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不仅形貌类似天神,而且武勇非凡。鲁迅先生也称赞写得很有声色。另外,他在讨黄巾时立斩程志远。这两件事虽纯属虚构,但用在关羽名下,使人觉得真实可信,达到了艺术的真实。

作者虽然突出了关羽武勇、万人敌的一面,但并未将他神化,没有将他写成《荡寇志》中的陈希真、陈丽卿父女那样无人可敌。罗贯中在小说中仍写关羽的“两俘一败”:被俘于下邳、被俘于麦城,单战吕布不下。将其作为人而不是神来写,因此使人觉得可亲可敬。同时,作者又能抓住关羽为人刚而自矜这一点,给予毫不掩饰的揭露和批评。例如小说中写他听说马超武艺过人,便要离开干系重大的荆州,入川与马超一试高下。深知关羽为人的诸葛亮,为了劝止,不得不采取贬低张飞、马超的办法。小说写道:关羽看毕,自绰其髯笑曰:“孔明知我心也。”将书遍示宾客,遂无入川之意。

在小说第七十三回,当他听说老将黄忠被封为五虎将之一,与自己同列,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言辞何等激烈,更反映出他思想中严重的封建等级观念。

当然,一身傲气对一位英勇善战的武将来说似乎不算大毛病,这也正是普通人一再偏袒关羽的内在原因。然而,正是由于他性格中的这一点,最终导致了失败。正如中国人所说的:月满则亏。在小说第七十三、七十四两回中,关羽拔襄阳、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不可一世。到了小说的七十五、七十六回,他的威风似秋天的黄叶经不起一阵微风,仓惶败走麦城,并轻易被擒而送命。究其原因,东吴白面书生陆逊以片言只语谄媚于他,使其放松警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