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孙祖寿考中了武进士,三年后被授予保镇固关的守备一职。
这个地方虽然是交通要道,但是因为过于偏僻,人烟稀少,所以各方面的发展都是相当的滞后,堂堂一个武进士来到这里,在当时的官界看来,没有丝毫的油水,基本上等同于发配。
而且这个地方民风剽悍,不守礼仪,很难管理,一个不慎很容易落下个罪名,可是这一切,都难不倒孙祖寿。因为此人不仅善于训练军队,还是个具有相当文学造诣的武进士!
他积极地兴办学校,鼓励当地的适龄儿童前来学习,讲授孝悌之道,约定民俗民规,并且在这之后孙祖寿亲自监督执行,上行下效,使得这里的风气、治安都是为之一变。
这还不算,附近的百姓一听说这里有个武进士叫做孙祖寿,爱民如子,分封跑来这里定居,可是此地一共就这么大,来了这么多人,住哪啊?
没关系,孙祖寿拿出了自己的俸禄,给老百姓盖了380间房子,使得百姓们安居乐业,就连生活质量,都是在勤恳的劳作下,逐步的提升了上来。
因此,百姓们对于孙祖寿十分的爱戴称赞,一个武进士,能够做到这一步,也的确是相当的不容易。按理说,这样的大才,势必得到朝廷的重用,可是按理说的言外之意就是那时候根本不讲理。
当时的朝廷天天党争,逐渐的都没有人去干活,六部的官员都快跑没了!加之孙祖寿不愿意与贪腐势力同流合污,哪怕他在怎么清廉,并且全家认真负责,都是无法得到升迁。因此,一个小小的守备,他竟然干了将近八年!
直到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经人推荐,孙祖寿才被调任为蓟镇标营都司,虽然说八年的时间,孙祖寿沉沦下僚,可是他的声名,却早已经传送,因此当时的蓟镇总兵刘曰梧询问他说道:
“我听说你擅长文学,不知道对于治军,有何想法呢?”
“启禀将军,身为武官,自然要通过军队,来使国家安定,因此弓马娴熟,刀枪为技,这是必备的基本功,另外,下官每天都要组织操练,所以写诗文也只不过是陶冶情操的业余爱好罢了。”
说着,孙祖寿拿起弓箭,对着靶心便是射了过去,最后十发九中!紧接着,他放下弓箭,拿起长矛,一套枪法耍的虎虎生风,其枪力道凶猛,一枪刺在硬木桩之后,竟然将枪洞周围的硬木都是震得脱落下去,足以见出其武功高强!
有着如此绝迹的孙祖寿受到了一致的称赞,这也的确证明了,大明的武进士,却是不是浪得虚名之辈,而是有着相当的真功夫,真本事!
三年后,也就是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孙祖寿的show time到来了,当时有一伙强盗,个个武功高强,尤其是为首的一位,善于使用槊,那叫一个出神入化,很显然,上天也有意安排,让善于用枪的孙祖寿与这个强盗高手会会面!
果然,这股强盗来到了孙祖寿的地盘,孙祖寿二话不说,直奔这强盗首领而去,两个人的交战甚至说在《明史》上都留下了相当的细节描写,这可实在是不多见!
最终很显然,孙祖寿技高一筹,制服了强盗,而后升职为游击将军,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孙祖寿再次升职,成为了参将。
而就在此时,辽沈失守,广宁危殆,大批的难民、溃逃的军队蜂拥到山海关,扣关请求进入,当时山海关的大门并没有因此而打开,这就使得下方的溃逃的士兵和难民有着作乱的现象。
危急关头,孙祖寿一个人单枪匹马,前往那里与溃逃的士兵和难民们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结果,就连辽东的百姓士兵都听说过孙祖寿的名望,因此立刻停止闹事儿,这件事儿也就就此轻松解决,所以,孙祖寿再次升职,成为了副将。
因此,当孙承宗来到关外的时候,如此人才,自然是受到了重用,孙祖寿一举成为了蓟镇三协大将之一的西协主将,驻守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