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历史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大一统隋朝建立之前的三百六十余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大大小小的三十余个王朝,这一时期的整体特征就是乱,晋朝短暂的统一,但时间太短,随即就再次出现乱局,各个政权在不断的征伐和融合中,后期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即南北朝时期。
南朝的政权相对简单,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而北朝则比较复杂,原本与南朝对峙的北魏,只不过后期北魏分裂,有了东魏和西魏,他们虽同为北朝,却也是对峙的两个王朝,后期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由此北齐和北周对峙。
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魏晋南北朝的乱局终被大一统的隋朝取代,而曾经对峙的北齐和北周后来也合在了一起,确切来说是北周灭了北齐,北朝局势一定,天下一统的机会再次降临,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隋朝。
从北魏到北周,北朝经历了有合到分再到合,无论是东魏和西魏时期还是北齐和北周时期,他们都想要实现北朝的统一,但为什么是北周灭了北齐,而不是北齐灭了北周呢?要知道它们最初的起点是相同的。
北魏当初是鲜卑拓跋部建立的政权,其建立者是拓跋珪,经过后期的太武帝拓跋焘的南征北战,基本有了后期北朝的格局,而当时的北魏都城是在平城,后来北魏孝文帝登基之后,进行了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的改革点就是汉化,为了彻底进行改革,拓跋宏迁都洛阳。
虽然迁都洛阳促进了改革的进行,对当时的北魏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但在后来却造成了北魏的分裂,原本处于政治军事中心的北方六镇越来越不受重视,导致了后来的六镇之乱,虽然动乱平息,但北魏政权却已经摇摇欲坠,而曾经参与镇压起义的势力强大起来。
尤其是尔朱荣,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势力,控制朝政,有废立皇帝的能力,北魏皇族一心想要除掉尔朱荣,最后虽然除掉了尔朱荣,但却又来了一个高欢。
高欢拥立孝文帝之孙元修为帝,即北魏孝武帝,元修虽然能力一般,但振兴北魏皇权的心思却很强烈,所以当高欢把持朝政后,元修很是不满,在不敌高欢之后,遂迁都长安,投奔宇文泰,希望借着宇文泰来讨伐高欢。
元修到了长安,高欢就选择让元为大司马,暂摄国政,而在回到洛阳之后,高欢又怕元亶不受控制,虽拥立元之子元善见为帝,并迁都邺城,东魏政权由此而立。与此同时,元修在长安也没有被宇文泰善待,仅仅几个月之后,宇文泰寻了一个借口,将元修给杀了,然后立元宝炬为帝,西魏政权由此而立。
北魏就这样被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虽然其皇族仍旧是拓跋氏,即元氏,但朝政却却分别由高欢和宇文泰把持,自两个政权建立开始,它们就是对立的,之后,高欢和宇文泰数次开战,为的就是吞掉对方,但谁也拿谁没有办法。
高欢更是在攻打西魏玉璧的时候,因为久攻不下,损失惨重而忧愤成疾,于547年的正月去世,去世的时候还不到52岁,而宇文泰同样不是长寿之人,他在556年的十月去世,去世的时候年仅五十岁,两人之间的共同点还是很多的,都是权臣把持朝政,但都没有称帝,而他们去世之后,他们的儿子都称帝建立了新的政权。
只不过,高欢和宇文泰生前没分出什么胜负,但他们的子孙却为他们分出了胜负,这也是为什么北周能灭掉北齐的重要原因。高欢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孙那么不成器。
高欢去世后,其子高洋逼孝静帝退位而自己登基称帝,于550年建立了北齐政权,而宇文泰去世之后,其子宇文觉于557年废西魏恭帝而自己登基称帝,建立了北周政权。北周和北齐依旧处于对立。如果是高欢和宇文泰还有资格成为真正的对手,那么高欢的儿孙和宇文泰的儿子则完全无法成为真正的对手,毕竟他们之间的差别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