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寿梦以前,吴越民族一直在被北人视为“蛮荒”之地的南方平原上,他们“水行山处,断发文身,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地广人稀,火耕水耨饭稻羹鱼,不忧饥馁”地生活着,并不被北方民族所了解,故一直被视为“蛮荒”之族。但当这个“蛮荒”之族日益强大后,他们又深感威胁,使出一切解数来压制和分化它。
作为一个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吴越文化,自钱王创立以后,经三代五王的不懈努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钱王青少年时期读书不多,只在暇时温理《春秋》,兼读《武经》,深知文化对保境安民的重要,因而当权后十分重视网罗文人学士,他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兼听纳谏,唐末名家皮光业、林鼎、沈崧、罗隐、武将杜陵、阮结、顾全武等都受到他的礼遇,罗隐成为他的重要功臣。佛学兴盛更是吴越文化发展的一个突出标志,据《咸淳临安志》统计,吴越都会杭州有寺院150多所,素有“江南佛国”之称,临安的功臣塔,杭州的灵隐寺,余杭大涤山的天柱观,杭州的六和塔、雷峰塔、保淑塔等都是吴越时修建的。灵隐寺的弥陀石佛、摩崖石刻和石塔、凤凰山的梵天经幢等吴越时期文物一直保持至今。
五代前后吴越地区文化名人数量的变化情况也可窥见文化发展之一斑。当代著名教授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古文鉴赏大词典》中收录的五代前文化名人86人,其中吴越地区为7人,占8%;五代及其后的文化名人114人,吴越地区为33人,占30%。现行高中语文课本中收录的五代前名家30人中吴越地区仅有1人,占3%;五代以后的名家33人,吴越地区达11人,占30%,两个30%当然不是偶然的巧合,吴越地区一跃而成为文化之都和中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作为一个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吴越文化,自钱王创立以后,经三代五王的不懈努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钱王青少年时期读书不多,只在暇时温理《春秋》,兼读《武经》,深知文化对保境安民的重要,因而当权后十分重视网罗文人学士,他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兼听纳谏,唐末名家皮光业、林鼎、沈崧、罗隐、武将杜陵、阮结、顾全武等都受到他的礼遇,罗隐成为他的重要功臣。佛学兴盛更是吴越文化发展的一个突出标志,据《咸淳临安志》统计,吴越都会杭州有寺院150多所,素有“江南佛国”之称,临安的功臣塔,杭州的灵隐寺,余杭大涤山的天柱观,杭州的六和塔、雷峰塔、保淑塔等都是吴越时修建的。灵隐寺的弥陀石佛、摩崖石刻和石塔、凤凰山的梵天
经幢等吴越时期文物一直保持至今。
钱王本人不仅能征善战,还留下许多诗文,诗文中多显英雄气概,令人仰慕。不仅如此,他的书法也颇有造诣,擅长草隶,蜚声中原。文化的发展、佛学的兴盛,又促进了印刷业的进步,而印刷业的进步又加快了文化的发展。实际上杭州已成为当时中国第一大印刷中心。所以活字印刷由钱塘人毕升发明也绝不是偶然的。
五代前后吴越地区文化名人数量的变化情况也可窥见文化发展之一斑。
当代著名教授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古文鉴赏大词典》中收录的五代前文化名人86人,其中吴越地区为7人,占8%;五代及其后的文化名人114人,吴越地区为33人,占30%。现行高中语文课本中收录的五代前名家30人中吴越地区仅有1人,占3%;五代以后的名家33人,吴越地区达11人,占30%,两个30%当然不是偶然的巧合,它反映了钱氏对文化发展的重视,吴越地区一跃而成为文化之都和中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钱氏是功不可没的。
1、城区的扩大
钱镠担任杭州刺史后,于大顺元年(890年)九月第一次扩大杭城。史书记载:“筑新夹城,环包家山,泊秦望山而回,凡50里,皆穿林架险而版筑。”第二次扩大杭州城是景福二年(893年),周围70里。据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一《帝王都会》记载,罗城的城门有十:朝天门,在吴山下,今镇海楼(即鼓楼);龙山门,在六和塔西;竹车门,在望仙桥东南;新门,在炭桥东;南土门,在荐桥门外;北土门,在菜市桥门外;盐桥门,在盐桥西;西关门,在雷峰塔下;北关门,在夹城巷;宝德门,在艮山门外无星桥
2、凤凰山麓王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