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的“五年平辽”计划其实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020-11-26 22:30:48 作者: 袁崇焕的“五

游牧民族作战时虽然机动能力极强,但是后勤补给却是他们的一个大弱点。游牧民族的军队其实没有什么后勤能力,自身的补给完全依赖就地抢劫。由于中原地区人烟稠密,游牧民族只要杀进来,就能很方便依靠抢掠来补给自己。但是假如他们长期顿兵于坚城之下,那情况可就不同了。

辽西走廊那个地方由于长期战乱,已经没有多少居民了。清兵在这里无法靠着抢掠来维持生计。如果长期攻城,势必要依赖自身的物资储备。而满清当时生产能力十分有限,物资储备也很少,这一点远远不能和明朝相比。

可以说堡垒战术将很快就耗尽清军的物资储备,使得清军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只要明军把堡垒坚持不懈地修筑下去,那么清军的人力物力将很快就消耗殆尽,最终陷于失败的境地。实际上,袁崇焕的“五年平辽”都说多了,如果一切顺利,最多三年,清军就会彻底崩溃。

袁崇焕的计划是可行的,但是要想变成现实却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得到足够的支持。问题在于,他不幸碰上了崇祯这么个既愚妄无知且又刚愎自用的皇帝。年方十八九岁的崇祯根本就不能理解堡垒战术的精髓,当皇太极率领清军长途奔袭时,一下子就让崇祯方寸大乱,完全晕头转向了。

皇太极是杰出的军事家,他当然看出了袁崇焕堡垒战术的厉害之处,所以他才反其道而行之,绕开辽西走廊,直接翻越长城,袭击北京。他这样做,是想夺回战场的主动权,不让明军牵着自己的鼻子走。如果他真的在辽西走廊和袁崇焕争夺堡垒,那可就笨到家了。

皇太极的奇袭战术虽然凶狠,但是却不难对付。清军远离自己的后方,深入明朝腹地作战是一步险棋,一旦搞不好,就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崇祯如果头脑清醒,冷静对待,是不难化解清军的攻势的。

然而,崇祯除了下诏令各地兵马火速勤王之外,已经手忙脚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在清军退走之后(清军的撤退本身就证明了这种奇袭并无太大的实际意义),崇祯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便委过于人,把责任统统都扣在了袁崇焕的头上,最终竟然将其凌迟处死。

袁崇焕一死,人亡政息,“五年平辽”计划化为泡影,此后明朝再也没有拿出任何争夺战场主动权的军事计划,只能是被动挨打,最终在清军与农民军的两面夹击下走上了覆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