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她负责的是荣国府太太奶奶们出门的事,类似于平儿之于王熙凤,主子身边的人,是奴才里比较有体面地,因为此,她相当的有优越感。周瑞家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红楼梦》第六回,因为刘姥姥来荣国府打抽丰,而周瑞当年买地得过王狗儿的帮助,因为这样的一点故旧,刘姥姥觉得可以请周瑞家的帮她引荐。于是,周瑞家的粉墨登场了。
第六回至第七回,从刘姥姥进荣国府一直到送宫花,这里面故事极多、信息量极大,将这些内容串起来的,就是周瑞家的,而在所有的内容里,这位周瑞家的可谓上蹿下跳,上下翻飞。曹雪芹笔下的周瑞家的,一天之内,算是干了三件大事,这三件事,要说是坏事有些冤枉她,但是毫无疑问,对这位周瑞家的,作者所持贬大于褒的态度。
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刘姥姥见到了王熙凤。
刘姥姥借助周瑞家的得以见到王熙凤,得了足以全家活命的20两银子,是因为周瑞家的积德行善对刘姥姥的真诚帮助吗?可以肯定的说不是。
说起来也是人情冷暖悲酸。王狗儿的祖父当年和王夫人之父一处为官连了宗。两家也算是一家子的亲戚。只是后来王狗儿家渐渐败落了下来,两家悬殊越来越大,也就不来往了,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巨大悬殊,在王狗儿家是知趣,毕竟对等才是良好交往的基础,但中国还又一句老话叫:不忘本。王熙凤都懂,她说:原该不等上门就应该有照应才是。这个照应贾府就一直在践行,比如到了年下,宁国府会给族中没有营生的子弟派发年货。刘姥姥家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要说一家人冻饿而死,王家知道了,会于心不安的。这是儒家伦理社会的一个普世价值。
破衣烂衫、一脸穷相的刘姥姥进了周瑞家的门,周瑞家的表面上应承客气着,她满心满眼里都是嫌弃和秀优越感,她说:“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叫你见个真佛去的呢。伦理,人来客至会话,却不与我相干。我们这里都是各占一样儿:我们男的只管春秋两季地租子,闲时只带着小爷们出门子就完了;我只管跟太太奶奶们出门的事。皆因你原是太太的亲戚,又拿我当个人,投奔了我来,我就破个例,给你通个信去……”
刘姥姥家是穷,那和王家当年也是连宗的一家子,周瑞家的一个奴才她是没有资格说三道四的,她唯一需要做的是向主子王夫人汇报。见不见的,嫌不嫌的,那是主子的事。但是在这里,周瑞家的将此作为了自己的权力,她之所以愿意为刘姥姥通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当年周瑞买地多仰仗了王狗儿的力量。现在物是人非,刘姥姥倒要求周家了,周家的不知知恩图报,反倒是将此说成了自己的破例和恩典,其实是有些令人寒心的,刘姥姥厚道宽宏,周瑞家的愿意为她通报,她已经感激不尽了。
得了银子的刘姥姥拿一块银子答谢周家的,她没有接受,不接受的理由作者说:她哪里能看上这个?说白了,这位周瑞家的到什么地步说什么话,她倒是很会与时俱进,她倨傲的态度令读者不舒服。第二件事是处理女婿冷子兴官司
那位演说荣国府的冷子兴就是周瑞家的女婿,他惹出事来,被人告了,衙门里要将他递解还乡。她女儿着急得了不得,跑来荣府找母亲商量,说冷子兴是喝了酒和人争执,被人造谣中伤告了恶状。但都要递解还乡了,应该没有这么简单。
听了女儿的话,周瑞家的一点儿不着急,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这有什么,忙得如此。”“小人儿家没经过什么事,就急得你这样了。”
这事后来没有了下文,不用说一定是完满解决了,因为这种事对周瑞家的来说不过是随便向太太奶奶提一句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