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打胜仗归来,却发现夫人产下一子,大臣预言:他必定夺取皇位

2020-11-27 06:26:08 作者: 君王打胜仗归

晋文侯在历史上被认为与周公旦是一样的人物,都是一心辅佐周朝王室的忠臣,晋文侯在这一点上与他的祖宗唐叔虞(晋国缔造者)是可以相提并论的。但是,在晋文侯去世之后,乐官师服的预言便开始成真了。

公元前746年,一代雄主晋文侯去世,他的继承者是晋昭侯。晋昭侯继位之后,晋文侯“仇”的弟弟“成师”就开始出来作妖了,他在公元前475年被封到了曲沃这个地方,被当时的百姓称为“曲沃桓叔”。成师这个人非常有手段,在他的哥哥在世时,他一直都默默地潜伏着,但晋文侯去世之后,他马上就赢得了一片呼声。曲沃桓叔由于晋文侯在世的原因,一直到58岁那年才开始崭露头角,这一年之后,天下的有识之士纷纷来投奔他。

公元前739年,在位仅仅6年的晋昭侯就被大臣诛杀了,他们开始迎立曲沃桓叔成师为君主。但是,此时时机还不成熟,此举遭到了晋国的百姓们的强烈反对,曲沃桓叔只能作罢。公元前731年,曲沃桓叔在他的封地去世,但是他未竟的事业仍然在继续。曲沃桓叔成师一系的血脉,和晋文侯仇一系的血脉,展开了数十年的殊死搏斗,最终应了那句预言——“小王吃了大王”。122年后预言果成真,晋国67年的大分裂

曲沃桓叔成师的血脉谱系如下:曲沃桓叔(前802年—前731年)、曲沃庄伯(不详生年—前716年)、曲沃武公(前754年—前677年)。

晋文侯仇的血脉谱系如下:晋文侯(前805年—前746年)、晋昭侯(不详生年—前739年)、晋孝侯(不详生年—前724年)、晋鄂侯(不详生年—前718年)、晋哀侯(不详生年—前708年)、晋小子侯(不详生年—前705年)、晋侯缗(不详生年—前679年)。

曲沃桓叔的谱系是相当明晰的,从他开始总共传承了三代人,都是父子相传的,而且这三个人统治曲沃地区的时间都很长。但是,晋文侯的血脉就比较混乱,除了晋鄂侯是被驱逐的之外,其他的晋国君主都是被曲沃血脉杀死的。而晋文侯一系的传承也不全是父子关系,晋侯缗其实是晋鄂侯的儿子,他是晋国第十五任君主晋哀侯的弟弟。

由于他的侄子晋小子侯在公元前705年被曲沃武公杀死,周桓王便立了晋侯缗为晋国的君主,晋国大宗的血脉一共传承了十七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晋文侯一支的血脉下场是相当凄惨的,六位君主有五位身首异处,一位遭到了驱逐之后也下落不明。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正式地灭掉了晋国大宗血脉,周天子迫不得已只好承认了成师一支的小宗血脉,立了曲沃武公为晋国国君。

从晋文侯去世的公元前746年,到晋文侯血脉彻底溃败的公元前679年,晋国整整分裂了67年之久;而公元前679年,距离曲沃桓叔成师出生的公元前802年,已经过去了整整122年。当初晋穆侯的次子成师出生之时,乐官师服在听闻了他的名字之后,所做的预言终究变成了现实—小王吃大王!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以“三家分晋”作为全书的开头,是有他的深意的,故而他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礼、名、纲、分”这些东西。正如司马光自己叙述的那般:“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纪纲哉!”

历史上将曲沃桓叔一支血脉取代晋文侯大宗血脉的事件,称之为“曲沃代翼“,而这一事件与晋献公宠幸骊姬而废除太子的事件,共同导致了晋国内部的重大分裂。正是这种分裂使得公卿的势力不断扩大,最后竟然演变成为了“三家分晋”这样的大事件,周天子赖以生存的礼法制度随着晋国的消亡而消亡,历史的车轮将华夏文明从春秋时期推向了战国。